您当前所在位置:

命世才人李后主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862

概要: 公元978年的七夕,正是李煜生日,也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期。42岁的李煜又面临“七”的劫数。本是个喜庆的日子,可两年多的臣虏生活,禁不住激发了他的汩汩文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里,惹得赵光义勃然大怒,立即命人为其送去了生日礼物——一包牵机毒药。于是,当长夜后,阳光再度照进小楼的时候,年仅42岁的李煜的一缕魂魄已随悠悠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李煜的治国之才,宋太祖赵匡胤曾做过耐人寻味的评论。李煜降宋后,一次,宋太祖大宴群臣,席间,赵匡胤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吟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咏扇》诗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放声大笑,揶揄李煜道:“妙哉!试问,‘风满怀’,可究竟有几多?”随后不以为然地当众评论李煜:“好一个翰林学士!”另一次,赵匡胤与侍臣议论李煜,又深有感慨地说:“当初李煜倘若能用作诗的功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 3 公元97

命世才人李后主,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公元978年的七夕,正是李煜生日,也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期。42岁的李煜又面临“七”的劫数。本是个喜庆的日子,可两年多的臣虏生活,禁不住激发了他的汩汩文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唱传到了赵光义的耳朵里,惹得赵光义勃然大怒,立即命人为其送去了生日礼物——一包牵机毒药。于是,当长夜后,阳光再度照进小楼的时候,年仅42岁的李煜的一缕魂魄已随悠悠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李煜的治国之才,宋太祖赵匡胤曾做过耐人寻味的评论。李煜降宋后,一次,宋太祖大宴群臣,席间,赵匡胤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吟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咏扇》诗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放声大笑,揶揄李煜道:“妙哉!试问,‘风满怀’,可究竟有几多?”随后不以为然地当众评论李煜:“好一个翰林学士!”另一次,赵匡胤与侍臣议论李煜,又深有感慨地说:“当初李煜倘若能用作诗的功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

    3

    公元975年,当金陵城被宋朝大将曹彬攻破,到处是火与血的呻吟时,作为南唐国主的李煜,也曾被激起了一些男儿的血性,立下傥傥誓言:若社稷不保,当携血属以赴火。可到了真正实践誓言的关键时刻,冥冥中的列祖列宗在拭目一待看着这个不肖儿孙的举动,战乱中的黎民百姓在等待着那为国捐躯的领头人时,李煜犹豫了,缺乏足够的勇气,终于率领司空知左右内史殷崇义等人肉袒出降,被成为“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帝王之都、六朝金粉繁华之地的金陵,再一次上演了一曲短命王朝的悲剧。
    如果当初李煜纵身跳入火中,不但历史会永远记下这悲壮的一幕,帝王世家也将会重新评判这位风流倜傥文采飞扬的皇帝。但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那将是最不幸的一页,今天的我们就很难再读到那些用血泪甚至是生命铸就的诗篇。李煜的词作还是应了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的诗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若是没有国亡庙隳、身沦人手的的痛定思痛,何来他眷恋故国和忧愁悲哀难遣的情感交融;若没有非人囚徒生活与黄粱美梦的牴牾,何来他荡气回肠肝肠寸断的怅惘和绝唱;若没有人为刀俎,己为鱼肉经历,何来他情感上的“欲说还休”(辛弃疾),何来“以血书者”(王国维)的词作;若没有朝为一国主,暮作阶下囚的沧桑巨变,又何来他那“字字看来都是血”、一字一泪无可复加的词章呢?
    滚滚的历史车轮碾碎了一个南唐,惊涛拍岸的巨浪击碎了一个江南国主的繁华春梦,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纯情的词人李煜。李煜是怀着一颗真率的赤子之心来到世上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长处。”正因为李煜的坦诚、率真和纯情,才使他拥有女性般的多愁善感和感情丰富细腻的个性,正是由于他生活经历的大起大落,使他饱偿了从最辉煌到最凄惨的人生体验,才有他对故国之思的无限眷念,才有他对亡国之痛的无限悔恨,他才用词这种驾轻就熟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去倾诉、去寄托伤感的情调和郁闷的情怀,以求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我们不能责备李煜的软弱无能、不是治国的材料,因为他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词人,一个视艺术如生命的真正的词人。例如,他甚至在家国将亡之时,还在吟咏“子规啼月小楼西”(《临江仙》),就是在仓惶辞庙之日,他还让教坊奏别离之曲,挥泪对宫娥;最终因了“小楼昨夜又东风”“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而招致杀身之祸。走上南唐君主之位,不是他的错,而是历史的误会,也是他力辞不掉的。在当时国运渐衰的情形之下,即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难以挽救这岌岌可危的颓势,更何况李煜只是一介书生。与亡国被俘的蜀汉后主刘禅相比,李煜是值得人们同情的。刘禅被俘后,“乐而不思蜀”,而李煜虽沦为囚徒,却心里一直念念不忘故国,更因他为后人留下了真实而不朽的词章。

    4

    据史书记载,李煜死的噩耗传到江南,江南的傅老多在街头痛苦,有的海设斋饭供祭。李煜的旧臣张泌把李煜视为故主,镇守河南时,每到清明时节,他都到洛阳北邙山去哭墓,悲痛异常;过去的宫人乔氏听说李煜死去,拿出李煜以前赐给她的《心经》设施给相国寺,为李煜起到冥寿。人们在故国的金陵为李煜立起了李王庙。就连宋徽宗赵佶出生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李煜的影子着实存在着: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这一切都表明李煜在人们心中的影响。
    如果真有“轮回转世”的话,历史那就愚弄、玩笑了赵宋王朝一把:假如赵佶真的是李煜托生的话,他不但确实为李煜报了亡国灭家的一箭之仇——让赵匡胤开创的北宋江山断送在他的子孙手中,但也延续、成就了赵佶的艺术人生。

公元九七八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暗渡鹊桥那天,宋太宗赵光义赐毒药牵机引于正在过生日的李煜。七日服药,服后毒发,八日晨,李煜身亡。一般认为,李煜的不得善终在于他的难忘故国,作《虞美人》《浪淘沙》等曲。其实赵光义恁也多虑,以李煜孩童心性,要想重整山河,再度登基,那简直是没影的事。当然,换个角度,也可说李煜是自作孽,不可活,倘若他能学学阿斗,终日醇酒妇人,醉醺醺的喃喃:“此间乐,不思南唐。”赵光义或许会放他一马,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钟山隐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他天资聪颖,精究六经。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可算全才。十八岁时,和周宗女儿娥皇结婚。娥皇美貌多情,通书史,善音律,能歌舞,李煜不少文字描述的就是他们如何在宫中鬼混。十年后,娥皇病死,于是李煜大小通吃,立小姨子为皇后。其实早在娥皇抱病时,他们就已经勾搭成奸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上一篇:晏殊简传

》《命世才人李后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