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清明节的习俗,流淌在一条乡间路上 (选自2010年4月3日《贵阳日报》)文题亮相如玉如盘,是十五的月儿;又甜又圆,是中秋的月饼;吃月饼,赏皓月是中秋的习惯;“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是浓浓的中秋情怀……请以“中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一类文爱在中秋胡馨月一个节日,一盘圆月,多少情思,多少爱意,在花好月圆时节升腾——题记爱在故乡无垠的海面上,浮光耀金,静影沉璧(间接引用,描绘意境,恰如其分,是亮点)张九龄呆呆地站在船头温柔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着整个海面,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了金黄色(环境描写优美,有感染力)但如此的美景却打动不了他抑郁的心情,他的心,早已飞向了那故乡的一隅月是故乡明,是呀,再怎么着那是故乡呀,那里有爹娘,也有故交和朋友,无论漂泊何处,故乡总是牵动游子的情肠爱在故乡,唯有故乡,才是游子最向往的港湾“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无眠的夜呀,一盏薄酒,一江清月,怎能泯灭他对故乡的情思?满手的月光,他又怎么能赠送给故乡的亲人?“还寝梦佳期”,也许在梦中才能与亲人欢聚吧(化用张九龄《望月怀远》的
2017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10个专题),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文题亮相
如玉如盘,是十五的月儿;又甜又圆,是中秋的月饼;吃月饼,赏皓月是中秋的习惯;“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是浓浓的中秋情怀……
请以“中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一类文
爱在中秋
胡馨月
一个节日,一盘圆月,多少情思,多少爱意,在花好月圆时节升腾
——题记
爱在故乡
无垠的海面上,浮光耀金,静影沉璧(间接引用,描绘意境,恰如其分,是亮点)
张九龄呆呆地站在船头温柔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着整个海面,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了金黄色(环境描写优美,有感染力)但如此的美景却打动不了他抑郁的心情,他的心,早已飞向了那故乡的一隅月是故乡明,是呀,再怎么着那是故乡呀,那里有爹娘,也有故交和朋友,无论漂泊何处,故乡总是牵动游子的情肠爱在故乡,唯有故乡,才是游子最向往的港湾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无眠的夜呀,一盏薄酒,一江清月,怎能泯灭他对故乡的情思?满手的月光,他又怎么能赠送给故乡的亲人?“还寝梦佳期”,也许在梦中才能与亲人欢聚吧(化用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境,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体现对故乡的爱)
爱在牵挂
已是半夜三更天,杜甫仰望天幕深青色的天幕上,晶莹的星星闪烁着动人的光芒,银盘似的月亮镶嵌在满天星斗之间地上,却是另一番景象:清冷的月光死死地掩盖着一切,空旷的原野,除了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哀鸣,再也听不到任何的声响到哪里去找家呀?战争早已让家支离破碎,兄弟离散,不知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如今,又到中秋节了,兄弟,你在哪里,你的安危,怎能不让人挂念?(以悲凉的氛围写景,意境幽怨空寂)
月色还是那样惨白,杜甫长长地叹了口气,料想这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十五的月呀,你为何这般无情,难道你就如此忍心看着我们叹息、垂泪?(化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写出了对兄弟的牵挂,表现兄弟之爱)
爱在亲情
我悠闲地躺在沙发里
还不到晚8点,月亮便早早地出来凑热闹,调皮的月光钻进窗户,把碎金洒了一地(拟人化描写,生动有趣)我左手拿着奶奶烤的月饼,右手拿着妈妈从商店里买的包装精美的月饼,咬一口,尝一尝,再咬一口,比一比“看你吃得满脸都是”妈妈嗔怪着戳我的脑门,把一瓣剥好的橘子又送入我的口中……刚刚吃完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哪里还咽得下这么多的美食……(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爱意,写出了幸福但略显单薄,也是文章的失分点)
一年明月今宵圆,月儿仍在一如既往地挥洒着银光朦胧的月光下,还有多少爱的故事发生,谁也说不清(结尾拓展,深化主题)
【简评】
该文被评为一类文上等,获47分,原因有三:一是文章立意深刻,视角新颖作品围绕中秋话题,巧妙地化用诗句意境展开情节,依次写出了对故乡、对兄弟、对亲情的爱,紧扣“爱在中秋”这一主题,构思新颖二是结构新颖总分总的结构和小标题的设计,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三是文章语言优美作品大量的环境描写,使文章意境开阔,而恰当的骈散结合和引用等的运用,又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同时增加了文章的底蕴,读来流畅生动,显示出小作者较深厚的语言功底
二类文
月圆在心头
王 宁
又是一年中秋节(开门见山入题)
天渐渐暗了下来,夜空中,一轮明月升起,银白色的月光洒满大地,笼罩着黛色的树丛,粉色的屋顶……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夜晚的黑暗被月色冲洗,天际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家家的灯火,汇聚着浓浓的亲情,在这月色中氤氲、升腾……(环境描写精彩,是该文的闪光点)
今晚的月亮格外圆,今晚的笑声格外甜,今晚的灯光格外明,今晚的情感格外浓(连用四个“今晚”,有气势,是得分点)在这样的夜晚,简单的屋子里,一张暖暖的土炕上,摆着一个圆桌,圆桌上放着圆圆的月饼,圆桌周围围坐着一家子的人,欢笑声溢满整个屋子,感染着宁静的夜晚(意境恬淡,温馨,语言富有文采)
院子里,家人正在赏月坐在板凳上,任皎洁的月光洒在身上,大人们在给孩子讲嫦娥后羿的故事,孩子们吃着月饼,直望着月亮,看他们的架势,好想飞到天上去看看,看那神奇的月宫中能否寻到童年的梦……
时间仿佛定格在这一刻,谁也不愿意打破这美好而又温馨的图景……(过渡自然)
也许在明天,回家团圆的人们就要各奔东西了,放假的学生又要奔赴学校了,田地里的农活又该忙活了,也许在明天……(视角新颖,别出新意但不够细致,造成文章略显空洞)
但是在这团圆的夜里,每个人都不愿去打破这圆满,连倒映在水里的月亮都纹丝不动,风儿也停了(抓住特征映衬,形象自然)
中秋的味道是甜的,像月饼一样甜(与上文衔接不够)但是也有一些家庭,桌上摆放的月饼却品不出甜蜜的滋味:儿女在外奔波,父母在家孤单说什么常回家看看,说什么我想有个家,家是什么?家不是房子,而是亲情!有了亲情的温暖,再简陋的房子也叫家(立意深刻,反思到位,给人启发)
也许,中秋节的晚上,最重要的是亲情的感悟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
月亮落下去了,又过了一个中秋……(呼应开头,水到渠成)
【简评】
这是一篇二类文,其优点是明显的:文章没有随大流单去描绘中秋节甜美的主题,而是在描绘中秋蜜意的同时,透过“明天将各奔东西”和“有些家庭品不出甜蜜”来揭示对生活的反思立意深刻,别出新意但文章的欠缺也很明显,即作者对于主题的开掘还仅浮在浅层,没有由此深入开掘,用生动的事例和富有哲理的话语揭示出中秋节这一特定背景下隐含的深意另外,文章后半部分语言概括,虽有韵味,但表现力不够总之,文章整体语言生动,构思精巧,特别是景物描写精彩细致,因此获得了41分,是二类文的上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