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作品示例:(投影) 你深深地爱着脚下的土地, 将思念凝结成果实, 把自己的爱印在落叶上, 然后 落叶融入她的胸膛。 [评点示例] 1.这首诗抓住树离不开土地又回报土地的特点,写出了树眷恋脚下的土地,并要为土地献身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一、二行,有思想而且形象生动。 2.第三行“印”写得很形象,运用了拟人修辞,是“爱”的郑重表达。但考虑到诗歌语言的简洁性,可以把“自己”删掉。 3.第五行要修改,“落叶融入她的胸膛”显得太直白,不如改为“飘落在她的眸子里”,这样还能看出土地对落叶的期待,使诗歌的内涵再多一个层次。 4.不同意上面第3点认识。大家知道树叶大多呈心形,作者是要将深爱的心与土地的心融合,永不分离。改为“飘落在她的眸子里”,诗味就淡了。可见,在诗歌的内涵上,与其求多不如求深。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不经意中已经知道借助意象传达情感的创作方法,并且知道了如何在意象的生动性上下工夫,学会了让意象丰满起来的常规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大多数同学能写出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思想。
写作指导《生成诗歌的意象》教案2,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作品示例:(投影)
你深深地爱着脚下的土地,
将思念凝结成果实,
把自己的爱印在落叶上,
然后
落叶融入她的胸膛。
[评点示例]
1.这首诗抓住树离不开土地又回报土地的特点,写出了树眷恋脚下的土地,并要为土地献身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一、二行,有思想而且形象生动。
2.第三行“印”写得很形象,运用了拟人修辞,是“爱”的郑重表达。但考虑到诗歌语言的简洁性,可以把“自己”删掉。
3.第五行要修改,“落叶融入她的胸膛”显得太直白,不如改为“飘落在她的眸子里”,这样还能看出土地对落叶的期待,使诗歌的内涵再多一个层次。
4.不同意上面第3点认识。大家知道树叶大多呈心形,作者是要将深爱的心与土地的心融合,永不分离。改为“飘落在她的眸子里”,诗味就淡了。可见,在诗歌的内涵上,与其求多不如求深。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不经意中已经知道借助意象传达情感的创作方法,并且知道了如何在意象的生动性上下工夫,学会了让意象丰满起来的常规方法——运用修辞手法。大多数同学能写出真情实感,有自己的思想。
(二)刚才,同学们写的树还是宽泛意义上的树,意象还有些模糊,下面我们试着写一写某一种具体的树。要求:(1)必须是自己熟悉的某种具体的树;(2)要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答疑。
2.全班交流评点。
作品示例:(投影)
红 枫
秋天为你盖上红盖头,
偷偷掀起一角,
羞红的脸颊,
躲在霜下,
呦!
枫叶,
秋天的新娘。
[评点示例]
1.这首诗很有情调,整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想像新奇,咀嚼之中很有韵味。把火红的枫叶比拟成“秋天的新娘”,色彩明快,姿态优美,楚楚动人,字里行间透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最欣赏的是二、三行,应该是属于细节描写,把枫叶的美感写足了。
[教师点拨]将二、三行改成“风偷偷掀起一角”,大家认为怎样呢?这样不是更真实吗?
[明确]诗是情绪的体现,因而“情感的真实”是首位的。为了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经常要采取一些艺术手法,可以将感觉错位,可以将意象夸大或缩小等等。在“偷偷掀起一角”前加上“风”,是尊重了意象本身的真实性,但喜爱之情则不够浓烈。这里应该是说枫叶“偷偷掀起一角”,这样枫叶就有了主动的感觉,而不是被风吹起而动,效果更好。所谓“无理却有情”便是这个道理。
[教师过渡]诗歌写作必须将情感放在第一位,意象的描写可以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照相式”的描写吟不出灵动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等都是情感的佳句。
(三)我们已经学习了“祖国土”专题,其实,“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就是刻满炎黄子孙脚印的坚实土地,她就是家乡的一条小河,就是爷爷院子里的竹林,就是门前屋后的一株树。下面我们以故乡树为内容写一首诗。注意诗歌写作的几个要点:情感、意象、想像、语言等。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答疑。
2.全班交流评点。 作品示例:(投影)
家乡老井边上有一棵树,谁也记不清它的岁数了,它为爷爷的童年遮风拦雨,为爸爸的童年投下阴凉,也是我童年的港湾。我的诗题是:《家乡的树》。
老井边
站着一个你
几只小鸡在你的脚边觅食
你微笑着看着
小猫在你的身躯上小憩
你“嘘”了一声
怕吵醒了它
村人在树下思考
你投去一片阴凉
你把你印在月亮上
使我在远方
仍能见到你的笑容
评点示例:
1.这首诗很有生活情调,选择了沧桑的老井、觅食的小鸡、小憩的小猫、思考的村人和站立的大树,构成了一幅乡村风景图。
2.很喜欢这首诗的最后几句,“你把你印在月亮上”一句想像奇特,大胆突破空间限制,赋予“月亮树”以新的内涵,看似写树对游子的思念,实则写的是人对树的思念,把玩之下,颇有滋味。提一点建议,第二句中“几只小鸡在你的脚边觅食”一句还没有很好地表现大树的沧桑与历史,这样改会更好:几只小鸡在你的脚边啄食着岁月。
3.这首诗用了“阶梯式”分行的形式,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意绵绵。这首诗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回味乡村生活,咀嚼岁月,作者正是通过诗歌形式上的“轻、重、缓、急”达到这个效果的。诗歌的分行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
三、回顾课堂——整合写作规律。
(一)规律整合:今天我们从“树”写到“具体的树”,再写到“故乡的树”,意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宽泛到具体,尝试着写了几首诗,同学们又在评点中相互启发。总结同学们关于诗歌创作的讨论,主要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是第一位因素;2.意象要有选择性;3.想像不可缺少;4.修辞手法可常用;
5.语言要简洁凝练;6.节奏感不可忽略。
(二)课堂结束语:不要说我们的生活与诗无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着独特的诗意。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互助,美丽的校园、变化的乡村、整齐的街道……这一切都应写进我们的诗行。让我们记住这次尝试,把它作为思想的试验田,在这里播下一粒诗情的种子,用岁月的河水浇灌,让它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让我们借此机会,继续寻找宣泄情感的出路,在写作中体会,把写作作为人生的一种状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