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辨识和修改语病,除了了解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外,还应进一步掌握辨识语病的方法,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这些易致病的部位包括:“和”字短语(并列短语语病)、列举式表述(词序不当)、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两面词(如“能否”、“是否”)、介词结构、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多重修饰语排列、具有兼类性特点的量词、固定短语构成的句式(关联词语和句式杂糅)等。(一)分类列举不当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例2: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一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例4.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跨国的资
抓住重点复习病句,标签:病句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辨识和修改语病,除了了解常见语病的六种类型外,还应进一步掌握辨识语病的方法,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关键词(或短语),这样即使句子的信息容量很大,也可以较快地发现病因。这些易致病的部位包括:“和”字短语(并列短语语病)、列举式表述(词序不当)、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两面词(如“能否”、“是否”)、介词结构、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多重修饰语排列、具有兼类性特点的量词、固定短语构成的句式(关联词语和句式杂糅)等。
(一)分类列举不当
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例2: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一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例4.我们中国电影人,包括跨国的资本,共同打造了古典历史影片《英雄》,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分类列举失当,“包括”可改为“连同”“联合”等。)
(二)否定词。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如:
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1994年)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例①中的“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例②中的“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例③中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句意搞反了。
附:多重否定句句意的断定技巧:
将句中的反问和每一个否定词,都用“-1”表示,最后将所有的“-1”相乘,如果积为“1”则为肯定,否则为否定。但要注意:如句中有否定意义的词,如:“防止”等,也作“-1”处理;“无时无刻”是没有一分钟的意思,也用“-1”表示。
例4望见句中有“否则”,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拿不出软件,我们就会失去市场。(“拿不出软件”多余)
(三)否定句、反问句连用
否定句、反问句连用的敏感,这种句式,常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例1.难道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例3.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例4.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例5.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四)两面词。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如:
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例①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例②和例③同样有这样的语病。
(五)关联词。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如: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1993年)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
例①中“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或“无论干部还是群众”。例②“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例③中“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六)介词。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
例①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例②“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例③中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上一篇:“ 辨析并修改病句”专题复习学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