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对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概念的探讨» 正文

对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概念的探讨

[01-05 22:28:2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68394

概要:探究一、考纲解读:(一)内容与要求:与全国其他省市不同,江苏200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探究题只在必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而在选考的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部分不设探究题。《考试说明》提出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二)命题解读:高考的探究题可以称为“限制中的开放性阅读试题”,具有“多元思维、适度开放”的特点。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其答案允许有不同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又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考生的解读必须和文本建立联系。题目的考查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思辨型。这种题型主要体现大纲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发掘的要求。换句话说,它主要着眼于作品本身,与一般的简答题的区别就是难度系数不同,要求学生深入

对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概念的探讨,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探究

一、考纲解读:

(一)内容与要求:与全国其他省市不同,江苏200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探究题只在必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出现,而在选考的实用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部分不设探究题。《考试说明》提出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命题解读:高考的探究题可以称为“限制中的开放性阅读试题”,具有“多元思维、适度开放”的特点。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其答案允许有不同表述,只要扣住题干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又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考生的解读必须和文本建立联系。题目的考查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思辨型。这种题型主要体现大纲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发掘的要求。换句话说,它主要着眼于作品本身,与一般的简答题的区别就是难度系数不同,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对疑点难点展开分析。(1)、理解类——从不同层面发掘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意蕴。例如07年广东卷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2)、评析类——对文本内容中某个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考生进行评析。例如05年重庆卷第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3)、辨析类——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4)、质疑类——质疑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

    2、拓展型。这里所谓的拓展,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1)、社会拓展类——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现实回答问题。这类题主要特点是将对文本阅读后得到的收获拓展到社会,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2)、文学拓展类 ——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3)、假设拓展类——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例如07年山东卷第22题“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典例分析:  

                  (一)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幢幢,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搜索,直至一盏灯像萤火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因为无知,反而坦然地生活于黑暗中,哪管死神正盯着自己。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带给我们的刺激。有时候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对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

   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眼,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种境界,能够不与人为伍的独钓又是一种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唯一自持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07年山东卷)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现代文阅读
》《对现代文探究性阅读题概念的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