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堂外的精彩——《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 正文

课堂外的精彩——《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61

概要: ——《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教材简说: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参考)教完了整篇课文,想不到还有很多花絮,三三两两的学生围着我提问,让我觉得美的作品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可以跨越年龄和国界,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互通。打破了我事先以为这一篇有国界,渗透国际情感的文章很难跟孩子们的心灵近距离的交流

课堂外的精彩——《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

教材简说: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参考)

教完了整篇课文,想不到还有很多花絮,三三两两的学生围着我提问,让我觉得美的作品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可以跨越年龄和国界,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互通。打破了我事先以为这一篇有国界,渗透国际情感的文章很难跟孩子们的心灵近距离的交流的武断想法。

一个平时非常沉默的学生居然在最近一段时间变得活跃起来,扯着我的衣服问我:“老师,老师,为什么小木雕也会那么‘沉甸甸’。”一开始,我还觉得疑惑,甚至觉得他提出了一个可笑幼稚的问题,但是凭着对学生的尊重,我还是耐心地询问了这个问题的出处。原来,课文的一开始描写大木雕是既精美又沉重,但是当少年把木雕送给我的时候,木雕变小了,照理来说,不再那么沉重了。可是课文还是写“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其实,这或许只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也许是非洲的木头相当考究,质量很重。但是当这个问题被周围的孩子听到的时候,情况就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了。从他们的口中说中了各种不一样的答案。有的说,因为这木雕不只是本身的重量,还包含了少年对我的情谊,所以沉甸甸的。有的说,不仅是少年对我的情谊,还有少年辛苦做木雕的汗水。甚至还有的补充说,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情感,所以格外沉重。有的说夫人很感动,才会觉得沉甸甸。……不论孩子们怎么说,我都觉得一个问题带给他们思考的火花实在是太美了。这看似普通的问题,却激发起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我们可以不去认真地追究问题的实质,但我们从问题里看到了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

还有一个孩子可能受到了刚才孩子的鼓舞也兴冲冲地赶来问我:“少年怎么这么快,就把木雕做好了?”旁边的“小麻雀们”顾不得上洗手间,围着我又议论开了,有的说“他是连夜赶出来的呗!”“他是挤时间在做。”我也应和着:“对啊,他一定是没有睡觉,挤时间做的。”“不,不可能的。”那个提问的孩子严肃地大声嚷嚷,原来,课文里写着是“晚饭后”。我恍然大悟地说:“呀,你看得真仔细,很有可能他是当天完成这件雕刻的。”作为老师,我没有像孩子那样具有锐利的眼睛,可以说我没有像他那样学的深,看得透,在我感觉自己欠缺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少年是挤时间赶出来的,这又引起了众多的讨论,“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猜测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出像拳头大小的木雕的?”一个个问题不需要老师提,在同学的议论中,都已经解决,而且是那么的天然,不凿痕迹;那么是自觉,没有被动;那么的的自愿,争先恐后。

也许是受到了更大的鼓舞,刚刚提完问题,那个孩子似乎出于“邀功请赏”的目的,又来问我“老师你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响不响?”当时我就劈头盖脸说了那个孩子:“这个问题就提得一点儿都没有价值!”那个孩子悻悻地撅了撅嘴。事后想来,这是多么愚蠢的一句伤害。孩子只有完全信任你,只有对课文真正喜欢的时候,他才什么都肯问你,这个时候,再渗透对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的介绍,延伸着对整个非洲的介绍,以及世界各地的介绍,拓展到课外,那是多么美妙的语文学习,也为接下来的口语交际做下了铺垫,激发孩子去探索去搜集资料的欲望。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课堂外的精彩——《卖木雕的少年》教后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