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 正文

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10

概要: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知道课文写得美,以往教学注意带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槐花的美,似乎“到此为止”了。昨天第一课时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大多说槐花很美,槐乡很美。这样的回答很大程度上是“套路式”的。我告诉他们,我读的时候,觉得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于是,有的孩子恍然:是的,有一点。今天,在语言的学习上这样引导。1.从叠词中体会语言形象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叠词,“山山洼洼”、“白茫茫”、“香喷喷”、“白生生”。先将这些词语从课文中抽取出来,读。在学生整体读完课文后,出示这样的内容: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一片(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的槐花,心里装着( )的满足。他们不时朝嘴里塞上一口( )、( )的槐花。小朋友来了,准会( )地不想回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韵律。2.从对句中感悟语言节奏。“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你们的朗读真像唱歌!为什么你们的朗读会给有这样的感觉呢?不仅仅是你们读得认真!……”老师将其中

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


知道课文写得美,以往教学注意带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槐花的美,似乎“到此为止”了。

昨天第一课时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觉?学生大多说槐花很美,槐乡很美。这样的回答很大程度上是“套路式”的。我告诉他们,我读的时候,觉得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于是,有的孩子恍然:是的,有一点。

今天,在语言的学习上这样引导。

1.从叠词中体会语言形象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叠词,“山山洼洼”、“白茫茫”、“香喷喷”、“白生生”。先将这些词语从课文中抽取出来,读。在学生整体读完课文后,出示这样的内容: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一片(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的槐花,心里装着(  )的满足。他们不时朝嘴里塞上一口(  )、(  )的槐花。小朋友来了,准会(   )地不想回家。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韵律。

2.从对句中感悟语言节奏。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你们的朗读真像唱歌!为什么你们的朗读会给有这样的感觉呢?不仅仅是你们读得认真!……”

老师将其中的“香的粉、甜的蜜,白生生的槐花、喜盈盈的满足”变成红色——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他们是对称的!”

“好,再来读读。”

“除了这些对称的,这段话中还有,你能发现吗?”

“还有‘嗡嗡嗡’对‘啪啪啪’,‘篮儿挎走’对‘心里装着’……”

“还有‘小蜜蜂’对‘孩子们!’”

“对得如此整齐,所以我们读起来会觉得像唱歌,是这样的吗?这样的语言美得真像诗!”

紧接着,我把这段话改变了一下格式:

 

嗡嗡嗡……            

小蜜蜂  飞来了     

采走了                    

香的粉                    

酿出了                     

甜的蜜

 

啪啪啪……

孩子们

跑来了

篮儿挎走

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                

喜盈盈的满足

于是,他们读得更起劲了!

3.从排列中理解词语的意蕴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这样引导:“这段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字?”学生很快找到:“‘香’字。”“好,把这些带有‘香‘字的词语读一读。”

“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的排列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学生发现了:“越来越浓啊!”

“那么,醇香就是介于浓香和清香之间,既不清淡,又不是那么很浓,是这样的一种香味啊!那么,‘香海’又是怎样的一种香呢?”

“‘香海’是香气很多,多得像海一样。”

“把整个槐乡都包围了,这时候的槐乡就是‘浸’在其中了!”

这样,将“醇香”、“浸”两个很抽象的词语,很轻松的理解了。

4.从词语形象感悟表达效果

槐乡的小姑娘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这段话中“飘”字用得好,传神地写出了小姑娘的轻盈、快乐。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这段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能找到吗?”没想到,学生竟然一眼看出:“是‘飘’字。”

“为什么用得好?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有点难,能说清楚吗?”我更进一步,因为,大多数同学确实说不清楚。

学生思考了一下,有人发言:“‘飘’字说明她们跑得快!”

我注意点拨:“如果换成‘跑’呢,能知道觉得‘飘’字好在哪里了吗?”

果然,学生恍然大悟一样:    

“‘飘’给人的感觉像仙女,很美。”

“‘飘’还有点腾云驾雾的感觉呢!”

……

我笑了:“喜欢这个词吧?那好,下次我们也学着用用!”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乡孩子的快乐,一方面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如,指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自由读,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美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但在朗读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齐读时由于语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感的充分体现。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通过老师多一些的范读,使学生朗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在教学中我也很注重抓关键字、词、句,从关键字词句入手,让学生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使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还有在教学“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这段文字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表示香的词语,然后理解“清香、醇香、浓香……”感受槐花香味越来越香,越来越浓,并通过朗读体会,还有“浸”字更是体现了香味到处都是。学生通过对关键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Tag: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从形象到形式《槐乡五月》教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