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 正文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

[02-25 12:45:3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07

概要:《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冷昊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二、精读课文。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
冷昊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拓展练习: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四、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心得:首先,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由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来抛出问题“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即庐山云雾的特点。
其次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2、3两个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然后进行分段讲解。在第二自然段中,我让学生用读最吸引自己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在本小节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而我就结合课件展示了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形象与妙处。同时,通过图片的展示观察,不同方式的朗读以及对“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抓关键字的记忆来训练学生背诵。但是,在这一环节中的面对千姿百态的云雾,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一想象没有设计意义,缺乏目的性,因此需删除此环节,减少累赘。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来展开教学。学生们理解了“瞬息万变”就是指云雾变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雾变化快的字词,从字词中理解快,并重点理解加深记忆便于背诵。而对于体现庐山云雾变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种,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换,还有更多更多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用“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的句式来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没有能很好地想出一些合适的比喻句来进行填空。因此,经过考虑,这里可让学生用第二自然段中云雾的姿态来填入,在展现云雾变化多的同时又巩固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可谓是一句两得。
最后,我通过配音乐、庐山云雾的视频图片进行诗文朗诵,在理解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真正理解“流连忘返”,做到首尾呼应,加深理解。


 


Tag: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案例设计(校本培训研究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