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 正文

“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

[02-25 12:36:5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49

概要:“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 您想在报纸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吗?你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吗?您可以联系www.88haoxue.com,我们可以帮你成功。联系www.88haoxue.com,请看www.88haoxue.com网页顶图!近期,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三人依次先后同上一堂课,后人在前人上课的基础上反思讨论修改后再上,这样螺旋滚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四年级组选定的教材是《春联》。三人次上课,不断修改,精益求精,得益匪浅。真应了那句话“好课是磨出来的”。反观三堂课,成长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一、回首语文来时路,潜心会文是最真 要上课,首先就要进行教案。什么决定了教案的高下呢?对教材的钻研,对文本的解读,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解读文本上,教师能走多远,决定了学生能走多远。只有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准确,对教学目标了然于心,才能在教案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回首语文来时路,潜心会文是最真”。如《春联》第二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有关词语

“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 
 您想在报纸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吗?你想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吗?您可以联系www.88haoxue.com,我们可以帮你成功。联系www.88haoxue.com,请看www.88haoxue.com网页顶图!

近期,学校开展校本研究——三人依次先后同上一堂课,后人在前人上课的基础上反思讨论修改后再上,这样螺旋滚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我们四年级组选定的教材是《春联》。三人次上课,不断修改,精益求精,得益匪浅。真应了那句话“好课是磨出来的”。反观三堂课,成长的足迹还历历在目。

一、回首语文来时路,潜心会文是最真

    要上课,首先就要进行教案。什么决定了教案的高下呢?对教材的钻研,对文本的解读,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解读文本上,教师能走多远,决定了学生能走多远。只有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把握准确,对教学目标了然于心,才能在教案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回首语文来时路,潜心会文是最真”。

如《春联》第二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对这五副春联有自己的独特的感悟。难点是,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知识,学习简单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把握了重难点,在教学中,才能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文章的关键字词句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应文章的思路来合理地组织教学,领会作者的意图。也即“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如第一次上课,教师是先让学生读春联,再指导读好,然后让学生理解意思,体会感情。然而,我们稍加考虑,就不难发现,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应该先是大致读准确,再是初步理解大意,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读出感情。这既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的。

 

二、课堂提问不宜忽,千锤百炼始出口

    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美丽与精彩,而不是在“问问答答”中肢解语文,耗费时间,使文本的魅力消失殆尽。所以,语文课上,我们要精心提炼问题,让每一个问题都从整体着眼,力避繁琐与细碎。提问时,要锤炼教学语言,使之更为简洁明了地表情达意,力避重复与啰嗦。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让问题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更能从教材与学生的两个实际出发,更能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

如第一次课上老师一条春联一条春联地让学生读,理解意思,指导朗读,还让学生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说说该怎么读等。这样,不仅费时,而且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第二次课上老师就这样引导:出示了句式(一)“        ”,这副春联     了          。引导学生将读书所得化为自己流畅的表达,初步理解各副春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出示句式(二):我读了“        ”这副春联,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        。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哪一条春联,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开放性的引导,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同一副春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个性化的感悟与表达。

不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文中五副春联的学习还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这样,教师一副一副地讲,学生一副一副地学,不仅费时多,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理解时是否只要拎住几个重点字词即可呢?因为,如果处处抓,也就突不出重点与难点。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第三堂课上,教师就重点指导其中的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引导学生“口诵心惟”。通过讲解示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读读评评中,让学生看到芳草翠绿,杏花粉红,生机勃勃的春景图。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让学生尝试到想象品读春联的乐趣。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品读其余几副春联。这样扶放结合,重点突出。既给了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又能在全班交流时根据每一副春联的特点,抓住重难点及时启发点拨。学生兴致勃勃,情绪高涨,时而为祖国“千山秀”、“百业兴”而自豪,时而为“勤劳”、“和睦”人家而陶醉,时而把平安真诚奉送,时而感受辞旧贺新的喜悦。在自主的学习朗读与想象体验中,学生不仅欣赏了多姿多彩的画面,陶冶了情操,还感受到了春联的奇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维与情感都十分投入。

 

三、精心预设重生成,学生主体牢记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掌握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自己去发现,去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但学生的个性理解,还需教师随机的点拨与恰到好处的引导。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不是摒弃预设,反而要求教师更充分的预设,备不同的教法与学法,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细节,相机点拨,提高与学生互动对话的能力,培养教学机智,力求能够及时高效地引导学生,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推进教学的深入,编织更精彩的生成。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春联“对仗”的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这些特点,就完全可以更为开放地让学生通过读春联自己去发现,去揣摩,去总结出这些规律。这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而更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尽量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能够自己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一番合作,努力后能够自己解决的也坚决不讲。” 孔子说得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但在引导学生品悟每副春联时,教师就首先要对每副春联进行大意上的把握,还要深入钻研关键字词,确定重点难点。如: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的教学,读着这副春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想象描述,体会意境,激发情感,再以情导读,动情诵读。在深入学习这副春联的基础上,归纳出“口诵心惟”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学。对于其他几副,教师也必须先理清自己的思路,确定明确而恰当的目标,才能当好学生的伙伴与向导,“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导而勿牵”,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肤浅到深刻,从狭隘到开阔。在“大语文观”的引导下,由文本这一“教材”引向历史文化的纵深,也走向现代生活的广阔未来。

 

四、适度拓展启思维,语文实践促提高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实践活动中调动语言、运用语言,掌握规律,提高能力。

第一二次上课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地发现春联写法上的特点:对仗,并结合“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一副春联具体来体会,从而理解“字数相等,词类相当”这一特点,从中体会运用文字的技巧。可遗憾的是,课上到这儿就下课了。对于春联的“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这一声律美,学生还没有深入体会。教师精心准备的的拓展部分还没有来得及展开,下课铃声就响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时间,怎么安排才更科学,更合理,怎样才能以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成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话题永远也不会过时。

本课的内容看似比较集中,其实对每副春联的感悟与探究春联的特点还是挺繁琐的,需要费较多的时间。为了保证重难点的教学时间,必须在次要环节尽量地节省时间。所以,第三次上时,对原设计中导入环节中的对对子游戏进行了简化,舍去了一些,确保更紧凑,更快速地进入到重点的学习。

是的,“时间才是硬道理”,要想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控制好时间。有了充裕的时间,才能让学生适度地拓展——连一连,填一填,辨一辨,思一思。特别是对“雨润万朵花”的思辩,第三次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的答案不可谓不丰富,有“打、落、淋、洒、哺、润”,此时,教师还是没有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最喜欢哪个答案”,让学生在思考中品味语言,在比较中推敲字词,提升对语言的鉴赏力。在如此耐心的“等待”中,教师终于找到了“引导”的切入口,让学生把“润”字与上联中的“拂”字对照思考,由此得出,两者都是动作的词,都有轻柔的感觉,“对仗”“对”得更准些,更美些,更有情趣。同时,“润”也体现了春雨细密无声的特点,用诗句“润物细无声”作参照体会。学生在这样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

 

三上《春联》,让我们看到了螺旋上升的课堂效果,看到了自身成长的真实足迹,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好钢是炼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没有自觉反思的意识,没有不断超越的勇气,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不可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的。


 


Tag: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好课是磨出来的”:三上《春联》螺旋上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