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小记《如梦令》教学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34

概要: 小记《如梦令》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宋词很少,恨惊喜六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 看过特级教师盛新凤关于《如梦令》的教学实录,她用“读胖”和“读瘦”来处理整首词的教学。在“读胖”环节,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美

小记《如梦令》教学,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小记《如梦令》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宋词很少,恨惊喜六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这首小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自然,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它虽然只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却让它折射出心灵世界中的七彩阳光。
      看过特级教师盛新凤关于《如梦令》的教学实录,她用“读胖”和“读瘦”来处理整首词的教学。在“读胖”环节,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每个孩子言说的是他自己心中的风景,那风景,已不纯粹是客观的、物化的,而是主观与客观融合的结果。这一板块设计,可以说唤醒了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
      “读瘦”环节,引导学生读出词眼,学生对词眼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暮、兴、醉、惊、记。在找到词眼后,再让学生联系词的内容说理由,在词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再一次细品这些词眼,感受到了这些字的与众不同。这是多元解读后的曼妙生成。最后,老师用逻辑的力量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看日“暮”美景,所以“兴”尽忘归,沉“醉”其中;因为沉醉,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这美丽的意外永久地“记”在脑中,挥之不去,便把它写成文字记录了下来。多好的设计啊,“读胖”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感性阅读;“读瘦”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属理性阅读。
      学习吸收了盛老师的教学精华后,我定下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读读通读顺,二读读懂词意)
      想象画面,体味意境,品味语言
      1、三读,想象画面,体味意境
      师: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画面1:“溪亭日暮”
      生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飞檐凌空;   溪上青青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曲径通幽处,溪边花木深
      ……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2:藕花深处
      生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画面3:一滩鸥鹭
      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想象画面,并大胆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师尽量用一些学生学过的诗文描绘,如:
      落霞与“鸥鹭”齐飞;    一行“鸥鹭”上青天
      ……
      想象中,学生美读词句。
      整体:一幅流动的画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幅活动的画。
      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同学们,下面我给这幅活动的画加上一段话:此后,这次郊游的场景不断的在词人的脑海里浮现,时刻牵动着词人的神经,词人按捺不住喷薄而出的诗情,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设计意图: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诗贵悟”,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进而才能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诗的优美。这首词的画面丰富多彩,有静有动,学生易于想象,教学中应让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让每一个诗句的物景都活起来,形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并设身处地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解其质,直到循境入情,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感诗人之所感。把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就能把握读的意境、情蕴。)

[1] [2]  下一页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记《如梦令》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