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青松》教学片段与思考

[02-25 14:48:4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493

概要:《青松》教学片段与思考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让人学会做人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课文中所蕴涵的情与理,对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智慧有重要作用。大概这正是,有的语文课上完了,学生就忘光了,而有的语文课甚至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的原由吧! 比起第一次上这一课,我的思考更加深入:《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我国人民面临严重考验,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在当时,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他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陈毅元帅是在赞颂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更是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呀!因此,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 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样凭本能做事;所谓功利境界,即主观为自己,同时又可能客观为他人;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

《青松》教学片段与思考,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青松》教学片段与思考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让人学会做人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思想和智慧。课文中所蕴涵的情与理,对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智慧有重要作用。大概这正是,有的语文课上完了,学生就忘光了,而有的语文课甚至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的原由吧!
    比起第一次上这一课,我的思考更加深入:《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我国人民面临严重考验,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在当时,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他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陈毅元帅是在赞颂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更是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呀!因此,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
    冯友兰先生把中国人的人生境界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所谓自然境界,就是像原始人那样凭本能做事;所谓功利境界,即主观为自己,同时又可能客观为他人;所谓道德境界,即“正其义不谋其利”,即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所谓天地境界,即为整个宇宙的利益而做事。
    同样的来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也可以来划分出这么几个境界来:工具境界、人文境界、韵味境界。如果我们能从教材中“淘”出有价值的东西;能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感悟、想象体验等途径,使课文“活”起来;能用优美的语言“粘”住学生,触动学生,带着学生把每一节语文课都当作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不就进入了一种绝妙的境界了吗?
    想营造出这样绝妙的课堂,我们首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这里所说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师自身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及其水平的高低。一堂具有“韵味”的语文课,必然浸透着语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大师就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倘若我们都下功夫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富有“韵味”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象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
    要营造出这样绝妙的课堂,我们还要关注教与学的和谐。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余文森.吴刚平老师在《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中谈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新的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完成教学任务,语文课必须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让语文课堂“韵味”十足。这才是我期盼的绝妙课堂呀!就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追求,我走进了再上《青松》的课堂:
 
◆现场再现:《青松》教学片段之一: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快来把你看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天空阴沉沉的,下了好大好大的雪。
生:地上、房顶上都盖了一层雪。
师: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
   生齐答:很厚很厚。
   师:当时的天气一定——
 生齐答:很冷很冷。
   师: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
   指名一生读。
师:“挺且直”是什么样子?有小朋友会演示吗?
生:那还不容易!
师:容易!那就请你上台来演示,可以吗?
生上台演示。
师:呦!站得多直呀!这么一表演,我们大家可就明白了,原来“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呀!看来不难!来,我们全班同学都来学学,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
师问那名演示的学生:你平时什么时候会这样“挺且直”呀?
生:上个星期,我考试得了满分,我可高兴了,放学时,我就是这样挺起胸膛走到妈妈面前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呢?
生:我上次得了学校讲故事比赛第一名,我上台领奖也是这样昂首挺胸的!
师:嗯,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呀!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
   生:是大雪重重地压在身上时。
生:是在狂风暴雪之中。
师:这个词说得好,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着自己的身体的呀!这种“挺直”不容易啊!再读读这一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青松?
生:不怕困难的青松。
生:勇敢的青松。
生:坚强不屈的青松!
师: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诗!
 
    就这样,引导学生诵读、比较、想象、与青松“对话”,教学已不仅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更是智慧的触动、情感的交融、个性的张扬。用慧眼打量教材,用心灵解读教材,打造有“韵味”的课堂,让工具和人文相和谐,让文字与哲理相和谐,一切恰到好处,一切妙不可言……
 
◆现场再现:《青松》教学片段之二:
师:(音乐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
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
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
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
……
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

[1] [2]  下一页


Tag: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青松》教学片段与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