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正文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531

概要:生:(齐)学校师:究竟是不是回到了母校,最熟悉的母校竟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寻找证据来证明,而最终确认的证据却是—— 生13:纳粹要彻底根除的十字架印,和每个人都必须要写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故意写成的半句誓言师:在这里面,你发现伯尔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抓住一点,用一句话评点生13:他遭遇战争,反思战争,就要反思纳粹是怎么能够造成战争灾难的,我觉得他想表现这样一个主题:推行的绝对服从命令的军国主义教育是纳粹造成战争灾难的根源师:我同意你这个说法,伯尔很多小说都是有主题的,我们再读伯尔小说时要注意这个问题生14:他不正面写战争,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靠情节,靠视觉效果,靠震天的炮声,而是抓住了一个人在受伤后的瞬间的“视觉”和“听觉”来写心理活动,更震撼人师:这种心理活动还是发生在“视觉”和“听觉”极其微弱、艰难的情况下的,所以更能震撼人,简直就是好像“我”也正经历这场战争,“我”也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我”也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生15:他的文字精炼干净,就拿肖像描写来说,都是有变化的,疼痛小一点,就看得清楚一点,笔墨就多一点,心理坏一点,就看得粗糙一点,笔墨就省一点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齐)学校

  师:究竟是不是回到了母校,最熟悉的母校竟然需要自己不断的寻找证据来证明,而最终确认的证据却是——

  生13:纳粹要彻底根除的十字架印,和每个人都必须要写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故意写成的半句誓言

  师:在这里面,你发现伯尔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能不能抓住一点,用一句话评点

  生13:他遭遇战争,反思战争,就要反思纳粹是怎么能够造成战争灾难的,我觉得他想表现这样一个主题:推行的绝对服从命令的军国主义教育是纳粹造成战争灾难的根源

  师:我同意你这个说法,伯尔很多小说都是有主题的,我们再读伯尔小说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生14:他不正面写战争,不像《拯救大兵瑞恩》靠情节,靠视觉效果,靠震天的炮声,而是抓住了一个人在受伤后的瞬间的“视觉”和“听觉”来写心理活动,更震撼人

  师:这种心理活动还是发生在“视觉”和“听觉”极其微弱、艰难的情况下的,所以更能震撼人,简直就是好像“我”也正经历这场战争,“我”也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我”也回到了自己的母校

  生15:他的文字精炼干净,就拿肖像描写来说,都是有变化的,疼痛小一点,就看得清楚一点,笔墨就多一点,心理坏一点,就看得粗糙一点,笔墨就省一点

  师:这我当时倒没有想到,经你一提醒,真有这么回事

  生16:悬念,从题目就开始有悬念,从汽车停下来了有悬念,“我”到底受了什么伤,“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两条由悬念构成的线索一直存在,到了最后美术教室里才全部揭开

  师:嗯下一位

  生17:我觉得他解开悬念文字充满讽刺,是那个十字架印和半句话的誓言,才证实了“我”是回到了母校,而这两者都是纳粹要他们彻底做的,这简直就是对纳粹教育的嘲讽

  师:我赞同你的说法,而且你的说法很深入,应该说是“创造性阅读”,读出了新意

  (后面省略2位)

  师:伯尔写小说,兴趣并不在所描述的人物本身,而是通过这些人物把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表达出来那晚在母校发生的事对这位年轻的主人公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他的未来命运又将如何呢?残疾了的主人公在今后的生活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他该如何生活下去呢?……伯尔将这些问题的答案留给了读者去思考请你继续为伯尔写一段心理描写,可以选择认出了门房比尔格勒而说出“牛奶”这个瞬间,也可以是以后可能发生的一个场景中的200字左右

  【授课感言】

  第二个专题是我一直留下来不敢上而到了最后不得不上的,不敢上,原因有三:一是我对战争文学的陌生,唯恐误人子弟;二是我连文本都没有钻透,尚未被文本震惊,也就难于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带领学生浮光掠影过去容易,沉下心去研读难,关键从儿哪切入语文教学首先要抓住文本,然而抓住文本的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可教,什么东西不可教、怎么教仍然还是一个问题)

抓住文本就够了吗? “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在生活中,我们的生命哪里去了?”(艾略特《岩石》)若干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便被猝然击倒了我们的阅读不应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加工,也不应是单纯为了获得知识,而应该基于前两者的智慧生长,应该适应我们的环境,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生命的成长我以为,研读的策略应该以问题为核心,从“发现•发展•发掘•发散”四步入手,用眼,用口,用情,用脑研读,这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图式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就用什么样的策略,该抓住什么问题就抓什么问题,该怎么抓就怎么抓,该让学生体味感悟的就坚决不能多讲,该讲授的不能因为不考而不讲要把发展学生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置于首位这就需要教师的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为支撑了,不唯教参,不唯权威,不唯世俗当然也不能不充分考虑立论的公允与正确不能把有情有义的小说处理成冷冰冰的说明文,不能把文章左一刀又一刀肢解成几大块然而,我们在学习小说的时候,起码要能够把小说读读通,能够读出令人感动的味来,站在“巨人的肩上”读书,读出已经读出的东西,此为理解性阅读;还要能有“正读”的“误读”,此为“创造性阅读”

  我还要说说语文课的预设和生成的问题预设就是目标教学,生成是体验,是过程,但是不能因为目标教学不好而全盘否定了预设,也不能因为现在流行建构主义而一窝蜂的去追逐所谓生成好的语文教学都是在预设和生成中进行的生成什么?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课堂,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生成什么新的理解,相反我们连最起码的解读都没有实现所以,站在前人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尽可能把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解读结论通过“对话”能够“生成”出来,也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解读我们要坚信:多元解读不能代替一元解读,尤其是学生的阅读不同于评论家的解读,也不同于成人的兴趣式阅读,也不同于教师的阅读阅读要以养成学生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为要义,才算完成文本研习的中心任务学生具有了独立的文本解读能力,才算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快速成长

  【同行评课】

  “体验”中的体验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王亚琦

  劬颉是我的大学同学同窗四载,他默默的,不常见到他,他说他逃的课比上的课还多,确实,常常课中间休息时,看他拎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包,蹩进来,然后默默地坐着也见过他激情四溢的演讲,眼睛炯炯有神,与人辨论跟他接触久了,都会感受到他的激情和静默,他的课如同他的人一样,充满底气、灵气和大气

  他说他没有一篇完整的教案,却在上课前至少把文本读十遍以上而教师在学养引领上,既要减少文学史定论的灌输,又要能够解决学生自学而产生的肤浅、低效的问题文学的理解必然是个性的,他将阅读能力定格在学生独立文本的解读能力上,这就需要做出多少的努力?他爱好阅读和写作,他的阅读面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他教育的底气和自信,在文本处理上所表现出来的删减和裁选的大胆不是一般教师能够为、敢为的

  高中教学应该追求一些高深度,研读对生命、对人生有启发的“质”的问题,如果课堂永远都是肤浅的、热闹的、喧哗的,也许只能培养一代耍把式的人,要使学生能够深度研讨,必然要有值得研讨的问题,和能够把问题引向深入的“对话者”——教师教师的学养、涵养对学生的成长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把一些问题想想清,想想透,无疑会把问题引向深入难能可贵的是,洪劬颉要把这一堂课上成一堂真正的课,课前恶补了许多书,理顺了很多问题这样就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走进了一扇门,而学生并不知道的那扇门,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课堂上一起跃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