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思路不等同于文本思路——《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点评34» 正文

教学思路不等同于文本思路——《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点评34

[02-26 16:27:0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233

概要:3.我们现在也在把我们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出去,我们是不是也在实行“送去主义”?为什么? 明确:二者的区别在于,民国时期是只有送出去,没有拿进来我们现在在“送去”的同时,也在“拿来”,他国文化也在我国展览、传播(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当时文化交流的情况举出一些实例) 4.第1段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第1段总体上运用的是例证法,用“学艺”之例来证明所有领域“都是”;用“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活人”的例子,证明“学艺”上全是“送去” 三、“送去”的危害 1.你能从文章的第1段的语言表述中读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吗? 作者在用例子证明观点的同时,也暗示了一味“送去”的危害从送去的时间看“先”“还有”“不远”表明一直在送从送去的内容看,“古董”代表古代最有价值的国宝,“古画”到“新画”表明实物成果没有了,代之以画,而且古画也没有了,代之以新画,甚至连新的艺术成果都没有了,代之以“活”的艺术家从送去的数量看,“一批”言其多,“几张”在减少,“一个”表明快没了“送去主义”的直接后果就是断送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2.文章的第

教学思路不等同于文本思路——《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点评34,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我们现在也在把我们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出去,我们是不是也在实行“送去主义”?为什么?

明确:二者的区别在于,民国时期是只有送出去,没有拿进来我们现在在“送去”的同时,也在“拿来”,他国文化也在我国展览、传播(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当时文化交流的情况举出一些实例)

4.第1段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第1段总体上运用的是例证法,用“学艺”之例来证明所有领域“都是”;用“送古董”“送古画和新画”“送活人”的例子,证明“学艺”上全是“送去”

三、“送去”的危害

1.你能从文章的第1段的语言表述中读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吗?

作者在用例子证明观点的同时,也暗示了一味“送去”的危害从送去的时间看“先”“还有”“不远”表明一直在送从送去的内容看,“古董”代表古代最有价值的国宝,“古画”到“新画”表明实物成果没有了,代之以画,而且古画也没有了,代之以新画,甚至连新的艺术成果都没有了,代之以“活”的艺术家从送去的数量看,“一批”言其多,“几张”在减少,“一个”表明快没了“送去主义”的直接后果就是断送了我们的民族文化

2.文章的第3、4段是怎样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的?

明确:用类比的方法来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类比的对象是尼采和中国,类比点是“丰富”、“大度”及其“结果”在自诩“丰富”“大度”上,尼采是“光热无穷”“只给不取”;中国是“地大物博”,单“煤”就能供全世界“几百年”用在“结果”上尼采是“发了疯”,“太阳”再无光热,也无法给予中国是子孙再无可以作为“礼品”送的东西,只有国粹“磕头”,讨得“抛给”的残羹冷炙

四、“拿来”的主张

“拿来”的主张作者是分两个层次来阐明的作者首先阐明了什么是拿来,这是文章的第6、7段,然后用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怎样拿来,也就是第8、9两段,几乎占全文二分之一文字,是作者观点的重要论述部分

1.作者是怎样阐明“什么是拿来”的?

明确:文章分两个层次来阐明先是从反面说“什么不是拿来”,即第6段;然后从正面说“什么是拿来”,即第7段

拿来,从字面上看,就是把国外的东西拿作我用但是,国外无用的东西已经“吓怕”了我们,英国的鸦片、法国的香粉、日本的小东西、德国的废枪炮,这些毒害我们肌体、腐蚀我们心灵、掠夺我们财富、妨害我们军力的“洋货”都使我们发生了“恐怖”,但这并不表示国外的东西不能“拿来”为我所用,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东西不是我们根据需要自己“拿来”的,而是他人根据他们利益“送来”的,这是从反面揭示出“什么不是拿来”第7段从正面揭示出“什么是拿来”,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拿来”?

明确: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作者用设例的方法,把文化遗产比作具体、可感的“大宅子”,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大道理第9段开头说“他占有,挑选”,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占有”是对第8段的总结,“挑选”是对第9段的总起,作者认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首先要占有国外的东西,把它拿过来,然后根据东西对我们的作用进行挑选,有用的留下,没用的舍去

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占有”?

明确:对如何占有,作者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的:主张拿来,反对不拿不拿分三类,孱头是“不敢拿”,昏蛋是“不愿拿”,废物是“不辨拿”,他们都是没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拿

4.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挑选”?

明确:对如何挑选,作者在第9段中,运用辩证的思想,根据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作用分类阐述,按照精华、糟粕,部分精华、部分糟粕进行挑选,以确定其使用、存放、毁灭,使其为我所用,发展出我们的新文化

五、“拿来”的意义

1.第10段是怎样总结上文的?

明确:第10段作者总结了上文,“我们要拿来”对应第8段如何占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对应第9段如何挑选

2.作者是怎样阐明“拿来”的意义的?

明确:拿来的意义是从正反两面指出的:拿来,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实行“拿来”的人有什么条件?

明确:作者在第10段的中间还指出了对拿来主义者的要求: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六、总结全文结构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教学思路不等同于文本思路——《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点评3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