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 正文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

[02-26 17:09: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385

概要:怨恨痛苦依恋无奈修辞手法关心担心直抒胸臆补充资料:《西厢》题材的演变——“西厢”三幻 一、《莺莺传》——源头与影响元稹的《莺莺传》并不是唐人传奇中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作品。《莺莺传》问世之后,曾经广为流传。北宋时赵德麟在他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中说:“今世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指崔张故事)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莺莺传》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叙述了一个“痴心女子负心郎”哀婉故事,虽然作者的主观意图是维护封建礼教并为自身的行为开脱,但《莺莺传》的巨大影响,应该说,主要是来自莺莺形象的成功塑造。来自于作者对莺莺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的真实描写。因此,《莺莺传》的主要价值与意义在于,它所描述的莺莺的悲剧命运与遭遇,在当时是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的。《莺莺传》的主要矛盾是在莺莺与张生之间展开的。张生与莺莺的关系,是一种追求与被追求,遗弃与被遗弃的关系。张生本是一个“非礼不可入”的正人君子,以“是年二十三,未尚近女色”。而当他遇见莺莺之后,却不由为之神魂颠倒,终至缀“春词”、“攀树”、“跳墙”,极力追求。张生初见莺莺时,一见钟情,爱之甚笃,也可以为之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怨恨 痛苦   

依恋 无奈   修辞手法

关心 担心

        直抒胸臆

补充资料:

《西厢》题材的演变——“西厢”三幻

 

一、《莺莺传》——源头与影响

元稹的《莺莺传》并不是唐人传奇中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作品。《莺莺传》问世之后,曾经广为流传。北宋时赵德麟在他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中说:“今世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指崔张故事)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莺莺传》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叙述了一个“痴心女子负心郎”哀婉故事,虽然作者的主观意图是维护封建礼教并为自身的行为开脱,但《莺莺传》的巨大影响,应该说,主要是来自莺莺形象的成功塑造。来自于作者对莺莺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的真实描写。因此,《莺莺传》的主要价值与意义在于,它所描述的莺莺的悲剧命运与遭遇,在当时是具有真实性和普遍性的。

《莺莺传》的主要矛盾是在莺莺与张生之间展开的。张生与莺莺的关系,是一种追求与被追求,遗弃与被遗弃的关系。张生本是一个“非礼不可入”的正人君子,以“是年二十三,未尚近女色”。而当他遇见莺莺之后,却不由为之神魂颠倒,终至缀“春词”、“攀树”、“跳墙”,极力追求。张生初见莺莺时,一见钟情,爱之甚笃,也可以为之蔑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不久之后,他便意识到了自己应担负的功名利禄的责任,想起了历代女人误身误国的教训,又轻易地抛弃了莺莺。甚至反诬美丽而聪明的莺莺是一个“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于是不得不“忍情”。《莺莺传》中的莺莺,则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她虽然美丽、聪明、善良、深情,但仅仅只是因为接受了张生的追求,便陷入了无法摆脱的悲剧。对于张生的“始乱终弃”,她虽然有无限的哀怨,但却只能深藏于心底。面对张生,她只能说“愚不敢恨”,“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莺莺的深情善良与张生的无情薄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爱情与负心,深情与薄幸的矛盾,是贯穿《莺莺传》全篇的主要矛盾。虽然元稹津津乐道的是旧时代文人的风流艳遇,并极力为张生开脱,但小说围绕女性命运所作的真实描写,仍然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一方面,小说“反映了一种迥异于其他历史年代的历史真实——唐代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性”。(董每戡《五大名剧论、西厢记论》38页)当时的士人要想一帆风顺的往上爬,必须娶个大姓的闺阁千金才行。《莺莺传》中的莺莺的真实身份,显然并不是真正的大家闺秀或贵族名姝,因而才难以逃脱被遗弃的命动。另一方面,小说更为重要的价值则在于,它为人们展示了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以及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遗弃了莺莺的张生,在当时不仅没有受到世人的谴责,反而被时人称为“善于补过者”;而对于莺莺的不公平命运,无论是当事者还是旁观者,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封建文人的心目中,爱情是无足轻重的,功名与前程是最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前程断送在女人手中。《莺莺传》以对爱情的温婉深情的描写开始,而以对爱情的否定而告终,所表现的是一种真实的历史内容。

二、《西厢记诸宫调》——变化与贡献

《西厢记》题材的演变,到董西厢的诞生,开始产生了质的变化。(在《董西厢》之前的莺莺说唱文学,虽已表现出了对元稹的不满,但基本上仍然保存了“始乱终弃”的基本情节。)

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

1.矛盾冲突的变化:

元稹《莺莺传》中的基本矛盾是张生与莺莺的矛盾,是爱情与负心的矛盾。而在《董西厢》中这一矛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张生与莺莺共同追求爱情幸福而与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成为爱情与礼教的矛盾。

2.人物形象的变化:

最重要的变化首先来自张生。

《莺莺传》中的负心郎张生,在《董西厢》中以多情才子(忠于爱情)的面貌出现。

莺莺也不再完全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悲剧形象(而是有了自己的性格),不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形象更加丰富。

红娘和老夫人的形象则进一步具体化,作用得到了加强。

3.主题的变化

冲突、人物的变化必然带来主题的变化。从维护封建礼教及“女人祸水”的陈腐说教,转变为争取婚姻自主,突破礼教束缚的新的主题。

4.结局的变化:

董西厢用崔、张二人共同追求幸福爱情的动人故事,取代了《莺莺传》“始乱终弃”的悲剧结局,最后二人双双出走,成就了美满婚姻,以团圆告终。

作为长篇说唱文学,董西厢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够成熟之处,主要表现,结构枝蔓过多,情节安排也有轻重失当,过分芜杂等不合理的地方,“白马解围”占了全本的六分之一。有些人物性格不够完整(张生在老夫人赖婚之后,要和红娘“权作夫妻”等),因而为王实甫创作杂剧《西厢记》留下了广阔的驰骋的天地。

没有董西厢,就不会有王西厢,在这一点上,董解元功不可没。

三、《西厢记》杂剧——深化与升华

1.王实甫的《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内容上更趋深刻,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化。

作者以赞扬的笔调,细腻的笔触,充分描写了莺莺和张生作为初恋的少男少女的真实而强烈的感情而不再认为这是一种罪过也不再考虑是否会误国误身。简而言之,杂剧中的莺莺,不再是妖孽、不再是尤物,而是一个具有鲜活生命的寻求爱情幸福的纯情少女。作者对爱情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正常的权力的肯定,无疑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挑战。

2.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个性化。(尤其是张生与红娘、莺莺)

3.艺术上更加精美成熟。

结构严谨完整,情节起伏跌宕不落窠白。心理描写与人物性格、戏剧情节紧密相关。语言华美、富有个性化。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长亭送别》教案26(苏教版必修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