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字词】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思”是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字词】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字词】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称他为。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而:顺接连词。敏:聪敏。耻:形容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标签: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字词】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思”是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字词】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字词】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称他为。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而:顺接连词。敏:聪敏。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也:这里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字词】默:静默,不说话。而:第一个“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成“地”;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识:记住。厌,满足。何有:即“有何”。有什么。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何有于我哉”,在我这里有什么呢?意思是这三件事我都没有。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字词】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字词】愤:这里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启:启发、开导的意思。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发:启发。举:提出,举出。隅:方角。方的物体有四个角。反:类推。则:就。复:答复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周末,你班准备举行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综合实践活动。
1.假如让你做组织者,会前你将做哪些准备工作?
布置同学们课后收集整理最新科技成果的有关资料,或书面表达自己小发明、小制作的介绍文字等;了解新闻的简单知识;会场布置、角色分工等
2.请你为本次科技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50字左右)
例:同学们,我们举办这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是为了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和同学们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希望大家踊跃参与活动。
3.假如你是现场的记者,请设计两个问题向发布人提问。
问题一:请问,你的成果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
问题二:请问,这项成果的应用前景怎样?
4.活动结束之后,你班准备在校刊上报道这次活动,请你为此拟一则新闻。(不少于100字)
例:据报道:某月某日,某班举行了一次“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发布会上,同学们踊跃参与,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展示自己的小实验、小发明。专家点评、记者发问将发布会气氛推向高潮。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纷纷认为,此次活动既了解了知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又锻炼了同学们组织、交际和表达能力,希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新闻应包含导语、主体、结尾等三个主要部分)
五、专题——狼
1、 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
2.同学们虽然大多没有亲眼见过狼,但想必对于狼这一动物并不陌生。说起狼,同学们脑海里肯定会跃出许多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那同学们所熟知的有关狼的成语有哪些?
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烟四起、狼奔豕突等
有关狼的谚语: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披羊皮还是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可怜狼的人要被狼吃掉。可怜狼的猎人,羊群不会增多。狼行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不开猎枪,打不住狼。
除了我们中国有许多关于狼的生动形象的描述,其他国家的语言中也有许多关于狼的形象化说法。比如英语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The death of wolves is the safety of the sheep.(狼死羊安。) The wolf may lose his teeth , but never his nature. (狼的牙齿会掉,本性却改不了。)
3.你们能否从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中看出狼历来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贪婪 凶残 狡猾 惧怕 厌恶 狡黠 智慧 聪明 机警 等。
4.对于这种动物,人们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惧怕、厌恶、憎恨……称赞)
5.母狼的智慧表现在哪里?(用智慧帮助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