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正文

《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31

概要: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3、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这是蒋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这段话表达了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4、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

《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第4段写蒋氏不愿更换差役,其答话则句句都落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点上,是全文的主体。

 

3、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蒋氏明白作者的好意,但他确信作者不了解自己的处境,更不了解地方上的情形,所以用揣测的语气问作者:“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接着就用十分坚决的陈述语气和极为沉痛的语调自述:“我干这个差役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哪”,“假如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这是蒋氏几十年痛苦遭遇的高度概括,是全篇答话的纲。这段话表达了蒋氏“哀而不伤”的思想感情。

 

4、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明确:回顾过去,则以乡邻们十室九空的情形跟自己能“以捕蛇独存”作对比;谈到现在,则以悍吏来乡索租跟自己“弛然而卧”作对比。

 

5、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为: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6、总结:第4段通过蒋氏申述不愿换差事的理由,深刻揭露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恶。在层层衬托,反复对比中揭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旨,并为下文议论提供了充足的事实根据。

 

7、提问:第5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用“余闻而愈悲”一句结束上文的叙事,并自然转入议论。先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的根据并用跌宕的笔法,由表“疑”而后表“信”,为文章蓄势。再用“呜呼”领出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文章主旨。最后语势再趋平缓,以寄希望于“观人风者”收住全文,交待写作意图。这个结句虽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局限但却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A. 温而知新

B. 使人问之

2、A. 十日,扁鹊复见

B. 面山而

3、A. 司命之所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C. 予作文以记之

4、A. 学而时习之,不亦

B. 桓侯又不

 

二、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1、君有在腠里

2、扁鹊望桓侯而还

3、臣是以无

4、十日

 

三、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望桓侯而还走

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四、

1、给文中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还xuán          B. 腠zòu            C. 汤tāng           D. 齐qí

 

2、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 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

B. 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

C. 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 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3、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4、拓展填空

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

 

五、有些常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特定的含义。试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

辨析“乎”和“而”的多种用法:

  (1)下面四句话中,“乎”的用法有什么异同?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③吾尝疑乎是

④等死,列国可乎

(2)“而”在两个词语中间,可以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承接、转折和修饰等关系。试指出下面各句中的“而”各表示哪一种关系。

①黑质而白章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恂恂而起  

④人不知而不愠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试题答案】

一、二、三略

四、1、A                   2、C                   3、讳疾忌医

4、逆耳利于行,苦口利于病

五、(1)(语气助词“呢”)

(语气助词“吧”)

(介词“对”)

(语气助词“吗”)

(2)(并列)(承接)(修饰)(转折)(修饰)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捕蛇者说》教学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