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藤野先生》说课稿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20

概要:一、 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

《藤野先生》说课稿2,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     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  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四、     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  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  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 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藤野先生》说课稿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