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马说》复习要点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57

概要: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关于韩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2、说: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名二子说》。二、课文重点内容:(一)重点词语解释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古代也指仆役。 2、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死。3、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4、一食:吃

《马说》复习要点,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且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关于韩愈的其他作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2、说: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初中阶段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名二子说》。

二、课文重点内容: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古代也指仆役。   

2、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死。

3、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出名。指马的千里之才被埋没了。                  

4、一食:吃一顿。                         5、食马者(sì):通“饲”,喂。

6、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8、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9、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10、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11、执策而临之:面对。                    12、其真无马邪: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

13、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  14、其真无马邪:通“耶”,吗。表示疑问语气。

(二)重点语句积累

(1)体现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文中流露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语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体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施展其才华的语句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体现食马者无知浅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饱含作者对食马者辛辣讽刺之情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段落大意

第一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然后以千里马不遇伯乐而终身埋没的遭遇加以印证。对人才被埋没表达了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对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浅薄给予了愤怒谴责。本段中的四个“不”都源于食马者的无知,能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写得淋漓尽致。用“其真不知马也”给予深刻的嘲讽。

(四)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文章以千里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或从这见解出发,对统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埋没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要表达的作者的见解: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五)写作特色:

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展开论述。文章开始指出伯乐对千里马的作用,指出伯乐不常有,因此千里马有“不以千里称”的悲剧;然后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揭示了问题的实质,谴责了食马者浅薄愚妄。最后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点明了中心。

(六)人物形象概括: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识别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喻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七).行文及句式特点

(1)文中七个“不”字的理解:第二自然段中连用四个“不”字,源皆出于食马者之无知。这是从千里马的角度间接刻画食马者的形象;第三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对“食马者”的直接描写。

(2)文中的一组排比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作用:表现食马者的浅薄无知,把作者对愚妄无知的统治者的强烈谴责和辛辣嘲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感浓烈。

(八)、课后练习。

三、原文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辱、死二字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诘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马说》复习要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