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 正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

[02-26 21:57: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22

概要:《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美溪二中 孔凡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曹杨之间事件的特点,进而分析曹操的心理变化。2、从曹杨事件中,探究杨修的死因,并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矛盾冲突,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特征。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对杨修的死因形成自己的认识教学方法:1、 点拨法、激趣法2、 小组自主讨论学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课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后半部分。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古”,编者把题目改为“杨修之死”说明编者希望我们关注杨修的死因。 二、资料助读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罗贯中(约1330~约1400)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美溪二中      孔凡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曹杨之间事件的特点,进而分析曹操的心理变化。

2、从曹杨事件中,探究杨修的死因,并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矛盾冲突,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杨修的死因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学方法:

1、 点拨法、激趣法

2、 小组自主讨论学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课文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的后半部分。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古”,编者把题目改为“杨修之死”说明编者希望我们关注杨修的死因。      

二、资料助读

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他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像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2、背景简介:

曹操立太子的经过: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过了一年又五个月,到二十二年冬十月才立曹丕为魏太子。为什么会拖了这么久呢?《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里如下一段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每进见难问,植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曹操)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位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3、关于杨修

   “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才华过人,思维敏捷,又是袁术外甥。

4、关于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曹操集》。

三、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字音、字形

佯惊问yáng    曹丕 pī    拈弓搭箭 niān   邺城 yè    绰刀 chāo

大簏lù  伺察sì  麾军huī  恃才放旷shì    高阜fù      谮害zèn

(2)重点词义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绰刀:抓取。

庖官:厨师

四、通过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的反应

鸡肋事件       杨修被杀            

园门改阔       虽称美,心甚忌之            

众人分酥       虽喜笑,而心恶之            

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吴质事件       愈恶之                  

计出邺城       大怒            

为植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失利葬修   

2、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至3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至9段)插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10至12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倒叙、补叙)找出插叙部分并思考插叙的作用。

明确: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五、分析人物形象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