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

[02-26 21:57:4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88

概要:编制:九年级语文组 谈秀芳 初审: 定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主题。 掌握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议论文这种文体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导入 活动一、自主学习。(学生提前完成,课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纠错,抽取小组展示。) (10分钟) 活动二、朗读课文。 活动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后展示。) 活动四、小结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编制:九年级语文组   谈秀芳         初审:      定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主题。

掌握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

学习难点

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议论文这种文体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导入

活动一、自主学习。(学生提前完成,课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纠错,抽取小组展示。)

(10分钟)

活动二、朗读课文。

活动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小组讨论后展示。)

活动四、小结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zhào)中          彷徨(páng huáng)             埋没(mò)

2、 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通过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二、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揭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各段的关键句。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论述的话题(论题)是什么?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验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四、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学案2.

反思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九年级教学案2

编制:九年级语文组  谈秀芳              初审:             定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理清本文的结构,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主题。

掌握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学习重点 1、理理解本文的主题。

2、掌握课文中“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并初步学会运用议论文这种文体。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

导入

活动一、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学生提前完成,课堂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纠错,抽取小组展示。)

活动二、小组讨论后展示。

活动三、拓展延伸

活动四、小结 有人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我们接着学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