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 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

[02-26 21:57:4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88

概要:一、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一)、第2—5段 (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还是不一样?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一)、第2—5段

(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教授引用的“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3)《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还是不一样?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一样。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5)概括层意:第一层(3~5段):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

(二)、第6-10段。

(1)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地观察。

(2)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3)概括层意: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三)、第11-12段。

(1)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而不会做研究。

(2)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 

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概括层意: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四)、第13段。

(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地有计划地探索。

二、聚焦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1、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2、举例论证:⑴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⑵举例论证的好处:

3、

三、拓展延伸: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并把你的 看法写成200字以上的片断作文。

四、小结本课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练习册。

反思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教学设计1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