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学设计» 正文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学设计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11

概要: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见小言深的写作技巧,2.体会作者含蓄婉转的真情表达,3.理解课文样式独特的文化内涵。二、教学设想: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依序讨论:1.含蓄婉转的真情表达2. 见小言深的写作技巧2.样式独特的文化内涵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思友 感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感谪 凄苦(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悼亡 哀怨(李商隐《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伤贬 清冷(秦观《踏沙行》)关于杜鹃鸟:杜鹃,民间又称它为杜宇、布谷、子规和谢豹。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对象,并且已经把杜鹃鸟作为一种悲悯情怀的象征。周瘦鹃笔下关于杜鹃的文章,于杜鹃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及其表达呢?我们将讨论作者情感、写作技巧和相关文化底蕴。2.多媒体:(教学目标、字词注释、作者介绍等)作者及文体简介:周瘦鹃(1895-1968),原名周国贤,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江苏苏州人,家贫,六岁丧父,靠母操持读完中学。第一篇作品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学设计,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见小言深的写作技巧,

2.体会作者含蓄婉转的真情表达,

3.理解课文样式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设想:

指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依序讨论:

1.含蓄婉转的真情表达

2. 见小言深的写作技巧

2.样式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思友  感伤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感谪  凄苦

(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悼亡  哀怨

(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伤贬  清冷

(秦观《踏沙行》)

关于杜鹃鸟:杜鹃,民间又称它为杜宇、布谷、子规和

谢豹。千百年来,它一直是文人骚客经常吟咏的对象,并且

已经把杜鹃鸟作为一种悲悯情怀的象征。周瘦鹃笔下关于杜

鹃的文章,于杜鹃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及其表达呢?我们

将讨论作者情感、写作技巧和相关文化底蕴。

2.多媒体:(教学目标、字词注释、作者介绍等)

作者及文体简介:

周瘦鹃(1895-1968),原名周国贤,现代作家,文学

翻译家。江苏苏州人,家贫,六岁丧父,靠母操持读完中学。

第一篇作品《爱之花》发表在《小说月报》上,他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颇有争议的“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擅

长园艺、喜花鸟,其散文对此多有涉猎。抗战前夕,他和鲁

迅、郭沫若等数十文人联合宣言呼号御侮。“文革”中被迫

害致死。

    小品文,精短散文中一种。不预设主题,不刻意为文,

天地间诸物――虫鱼鸟兽、花草树木,随手拈来,都可入文,

凭作者散淡的心境,轻灵的笔触,一气呵成,其文往往最能

体现作者的才情风致。

3.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配乐朗读)

4.课堂讨论

点评①我们如何体会作者含蓄婉转的真情表达?

情感脉络:

“缘” ——化用笔名及杜鹃的东悲西悦。

“情” ——浅斟情味及杜鹃的花鸟同名。

“益” ——感慨至诚及杜鹃的哀切农事。

“变” ——引据前说及杜鹃的传统形象。

“异” ——玩味西俗及杜鹃的文化现象。

1)第一段以自己的笔名由来入手,利用一个转折词“可

是”引出波兰民歌《小杜鹃》,“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

声,悦耳动听”,意在点出东西文化上的差异,说明有并不

以杜鹃鸟鸣叫为悲声的人在。独特感受呼之欲出。

2)第二段呼应文题,表面上交代文题的来源,实际上是

在浅斟低饮,品尝花鸟同名的“别有情味”,感受尤其真切。

3)第三段则从民间农事现实的角度出发,明明白白地说

明杜鹃“分明是一头益鸟”,“它的啼声哀切,也许是出于

至诚,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 好使田家提高积极性,  不

要耽误了农事。”作者欣赏其鸣叫之声溢于言表。

4)第四段以记述神话传说开端,引出杜鹃的传统形象,

而最后却以调侃的笔法,反说认为杜鹃的鸣叫悲哀是很滑稽

的,“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

了”。可见作者对传统的形象不无微词。

5)第五段则用西人喜杜鹃鸣啼,证明以之为悲声并不可

取,交代出“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而 “古人听了要心

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于求异中窥见作者理

性审视的心态。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喜之后,于作者或许有

了顿悟: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移情于物

就有了一种超然和寄托,且在心灵深处徘徊不已。读来毕竟

有一种淡淡的凉意。

欣赏延伸:

定 风 波(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魏晋士人好撮口长啸,以

示洒脱)且徐行。竹杖芒鞋(草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天的寒意)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刚才)萧瑟(指雨声)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情。

这是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时,行道于黄冈东南的沙

湖道中所作。全词叙写了道中遇雨至晴的经过,从自然界的

晴雨现象中引发出人生的哲学。作者此时已遭官司场挫折,

对人生社会已有所彻悟,看待世相有一种冷静的态度,因此

雨既不怕,晴亦不喜,超越宠辱得失,任凭风雨肆虐,始终

坚持自己的人生信仰,“一蓑烟雨任平生”。只有抱着这样

的生活态度,才会履险如夷,坦然自若,无视一切艰难险阻,

才会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点评②大家谈:见浅言深的写作技巧。

作者在“东拉西扯”貌似不经意中,表现了很高的写作

技巧。(鼓励学生有不同看法。)

  “东拉西扯”,貌似囿于对杜鹃的知识介绍,实则包含了

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钟情,隐含了年轻时对杜鹃的一片挚

爱;更表达了步入老年后对杜鹃鸟的一种理性审视,杜鹃就

是杜鹃,无所谓悲喜,都不是物之本身。在东西方文化的对

比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对杜鹃,曾经有情;暮年回首往

事,情已遥远,不复牵萦;唯有那一份坦然、超然、淡然,

在心灵深处徘徊。是为“悟”。

点评③换一种读法:样式独特的文化内涵。

 文中花大量笔墨描写杜鹃是悲愁之物,大范围圈定杜鹃传

统的形象,偏不予太多的褒贬,而作者笔下已有自己的既定

看法。在对传统说法给予宽容理解的基础上,任自己的观点

潜滋暗长,而不事张扬。行文既已独特,内涵更显深沉。喜

爱中国传统文化,如数家珍,厚积而后淡出,更见其独特的

文学品味。

试找出有关语句,并作一些分析:

习惯说法――杜鹃啼瘦。  天地间愁种子。

作者看法――我以为杜鹃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心酸,

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5.作业

写一篇小品文(周记):

介绍一种花鸟虫鱼,兼写自我情怀。

6.教学后记: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杜鹃枝上杜鹃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