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3» 正文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3

[02-26 22:48:1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54

概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这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把论文写作的关键词引入课堂,先让学生找出两个关键词,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言时,努力提炼出文本的本质,并找出整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欢迎朋友们批评!)师:读诗,知人论世永远是一个好方法。进入《错误》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诗人,谁来说说郑愁予?生1: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台湾诗人,印象中好象和余光中有点相似。师:说得不错。郑愁予确实和余光中有点相似:他们都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在风格上含蓄蕴藉,而且都洇漫着浅浅的乡愁。从郑愁予的得名由来就可窥见一斑,“愁予”来自屈原的《湘夫人》,其中有这样一句“弟子降兮白渚,目渺渺兮愁予。”中国很多作家的得名都有类似的一段故事,同学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琐事,它们对我们理解作家的作品,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价值。生2:我知道“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笔名的来历。因为张先生很喜欢李煜的诗词,特别钟爱的一句是“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故取名“恨水”。由此看来,了解了李煜的诗词特点,就大致把握了“鸳鸯蝴蝶派”的风格特色。生3:著名作家冰心的笔名,蕴涵着玉洁冰清、自然童心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3,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

(这是我诗歌教学的一次尝试,我把论文写作的关键词引入课堂,先让学生找出两个关键词,再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言时,努力提炼出文本的本质,并找出整体之间的逻辑联系。欢迎朋友们批评!)

师:读诗,知人论世永远是一个好方法。进入《错误》之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诗人,谁来说说郑愁予?

生1: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台湾诗人,印象中好象和余光中有点相似。

师:说得不错。郑愁予确实和余光中有点相似:他们都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在风格上含蓄蕴藉,而且都洇漫着浅浅的乡愁。从郑愁予的得名由来就可窥见一斑,“愁予”来自屈原的《湘夫人》,其中有这样一句“弟子降兮白渚,目渺渺兮愁予。”中国很多作家的得名都有类似的一段故事,同学们千万不要轻视这些琐事,它们对我们理解作家的作品,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生2:我知道“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张恨水笔名的来历。因为张先生很喜欢李煜的诗词,特别钟爱的一句是“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故取名“恨水”。由此看来,了解了李煜的诗词特点,就大致把握了“鸳鸯蝴蝶派”的风格特色。

生3:著名作家冰心的笔名,蕴涵着玉洁冰清、自然童心、不含杂质等特点,这和她的创作主题大有关系。冰心的文学创作的主题就是“童心、母爱、自然”,她有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上,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在这里,童心、母爱、自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共同进入文本,希望同学们就像刚才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深入到诗歌的骨子里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诗歌吟咏几遍。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n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生读诗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也很有感情。但能否真正读懂它,深入到诗歌的内核里去,还需要一些必要的鉴赏技巧。我当然相信我们同学们有这个能力,所以,老师今天就提供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同学们都来把自己读这首诗的原初感受说出来,共同欣赏、共同玩味、共同提高。为了帮助同学们梳理原初感受的思路,我提一个要求,在你谈话之前,先给自己的阅读感受提炼出两个相关的关键词,并且拟好发言提纲,让你的发言,思路更清晰,逻辑性更强。

(学生整理发言提纲)

师: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生4:我的关键词是常式和变式。这首诗歌结构和语句多采用变式,从结构上来看,顺序应该先是:“我打江南走过”,然后是第二段游子对思妇心理的揣摩,然后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最后才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可是作者却把事情的结局做了倒装。

师:你觉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生5:我觉得这种倒装首先给读者一个巨大的悬念,其次,它把游子和思妇连接起来,尽管他们在错误地点错误相逢,但像徐志摩的《偶然》中所说,毕竟在“交会时互放过光亮。”最后,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

师:说得很好。尤其是长短句蕴涵的分析,十分精彩。可以说,古人在词句方面的修饰非常精心。比如李白写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前句两个“水”字连在一起,暗含“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意;后句三个“愁”字造成一种“愁”绪绵绵不尽,滚滚而来之态,在艺术上独标一格;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在字音上全用轻声字,而且都是齿间音,十分巧妙的揭示了幽怨女子缠绵悱恻的内心世界。

师:从语句方面,谁来说说?

生6:从语句方面来看,单个的句子也多采用变式句:譬如“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应该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开落的莲花”;“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应该是“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应该是“你底心是紧掩的小小窗扉”。

师:你对变式句的整体把握十分到位。那么,这几句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样变化的好处又在哪里?

生6:把“向晚”、“紧掩”这些动态的词语倒装后,不仅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化呆板为灵动,而且曲折委婉的表现了思妇的心理。

师:为什么变化一下语言,就能化呆板为灵动呢?这个只能意会,不好言传。我不妨举一个例子,如果我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个变式句,换成“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个常式句。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比较读这两句)

师:感觉怎么样?

生7:(笑)如果换成常式句,像小学生造句,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师:所以说,读诗时的语言感悟特别重要。好的,请继续!

生8:我提两个词——错误、美丽。我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错误?错误为什么是美丽的?

师:很好,你采用了追问法,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为什么要提炼这两个关键词,说说理由。

生8:我觉得“错误”和“美丽”这两个关键词,有点矛盾,特别不和谐,但将它们放在一起,却能很好地揭示出人物复杂的心理。

师:什么复杂心理,能否结合课文,说得具体一点。

生8:对这两个人而言,不管是游子错误的经过也好,还是思妇错误的“错觉”也好,因为故事的美好,情感的美好,所以“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比如我们有时候认错了人,纵然当时可能会尴尬,但事后回想却常常回味无穷。

师:类似的词句,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些,来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奥妙。

生9:奥斯卡有一部获奖影片《真实的谎言》。“谎言”怎么可能“真实”?但这恰好印证了片中主人公的心理。联邦间谍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却永远只能用谎言对亲人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古怪的行为,引起了妻子的怀疑和猜忌,但他只能默默承受。然而事实上他襟怀坦白,忠诚于家庭,献身于祖国,他所有的谎言恰恰表现了他的真诚,因而“谎言”又显得“真实”。

生:徐志摩的诗中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甜蜜的忧愁”也是这种用法,少女因朦胧羞涩的爱情而甜蜜,又因长久的离别而忧愁。总之,这种矛盾的写法常常能够揭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错误》课堂教学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