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4» 正文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4

[02-26 23:13: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49

概要:(此环节通过分析景的特点把握情的底蕴,理解情与景的关系)五、分析文章结构以上分析的是3——11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段落写什么。学生标注段落,明确内容一问: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明确:2和13自然段,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二问: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学生抓关键词句,交流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三问: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和13自然段相呼应,那么1和14自然段是否有呼应?学生再次体会作者对故都秋情怀明确: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实质一样。所以结构上也形成呼应。四问:最后来看第12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突出故都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4,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此环节通过分析景的特点把握情的底蕴,理解情与景的关系)

五、分析文章结构

以上分析的是3——11自然段,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段落写什么。

学生标注段落,明确内容

一问: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

2和13自然段,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

二问: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衬托故都的秋?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学生抓关键词句,交流明确:

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

三问:从这篇文章结构来看,2和13自然段相呼应,那么1和14自然段是否有呼应?

学生再次体会作者对故都秋情怀

明确: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实质一样。所以结构上也形成呼应。

四问:最后来看第12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突出故都之秋。而情景理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从对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的分析掌握多种手法的运用对表达主题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小结全文

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在不少人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写止笔时,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正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文章也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六、能力迁移训练(当堂达标检测)

练习:

以夏天的景为描写的内容,借景抒发欢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试着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字数要在200字左右。

教师抽阅,将写得好的实物投影给大家分享。

 

附: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清、静、悲凉

景由情生                      融情于景

秋色  秋声  秋味

教学反思

《故都的秋》没有传统的带有“秋”色的标记的套语,而是通过平凡的语句抒写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传递出郁达夫独特的秋味、秋意、秋情。课堂互动比较好,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景体察情,理解文学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目标按预期达成。但可能因为文中秋景“平凡”甚至琐碎,加之郁达夫所写秋景极富“北京味儿”,所以学生未有感同身受,并不能真正走进“故都的秋”。如何让让学生真正走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去,作为教师,又该如何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是我亟待解决的难题,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教师简介

    马嵘,中教二级,太原市五十七中。教学具有服务学生的意识,关注学生的真实水平。课堂教学多设想学生的接受能力,感受能力,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注重因材施教。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注重营造平等、协作、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简朴、真是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设计+教学反思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