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正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

[02-26 23:12:0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68

概要:《五人墓碑记》学案黄华盛一、学习目的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知识积累1.读音及注释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皦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 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曷hé(同何) 缳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洞) 詈lì(骂) 2.通假字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如动词: 以旌其所为:旌,旗的一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坟墓→建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其疾病而死:生病缇骑按剑而前:前,上前 为之声义:声张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安抚,抚慰(2)名词作状语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五人墓碑记》学案

黄华盛

一、学习目的

1. 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 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 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基础知识积累

1.读音及注释

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皦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  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曷hé(同何)   缳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洞)  詈lì(骂) 

2.通假字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如动词:

以旌其所为:旌,旗的一种→表彰。             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坟墓→建墓。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木匣→用木匣装起来。   其疾病而死:生病

缇骑按剑而前:前,上前                       为之声义:声张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安抚,抚慰

(2)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那样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榜样                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近的人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大,重大意义;重,重要作用

(4)形容词作动词    亦以明死生之大:明,,阐明

(5)使动用法    抶而仆之:仆,使……倒下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

4.古今异义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义行,品行;为,作为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超出寻常,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十分,极   视五人之死:古义比较今义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个人     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5.文中重点实词

⑴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

[除]

A.台阶。例:登自东除。               B.整治,治理。例: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C.拜官,任命,授职。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D.清除,去掉。例:诛乱除害。

⑶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去]

A.离开。例:阳虎去齐走赵。(引申)过去的。去年下扬州。    B.除掉,去掉。例:除残去秽。

C.距,距离。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D.到,往。例:休去倚危栏。

⑸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运亨通。    (6)众不能堪:经得起,能忍受。 

(7)按诛五人:查究,依照……罪名。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

⑼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也叫搢绅,代指做官的人。易,改变。

(10)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人民,民间。古时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11)激昂大义:为大义所激励。     (12)蹈死不顾:踩,踏。如赴汤蹈火。循规蹈矩(遵循,实行)

(13)不敢有所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14)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    (15)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6.虚词

(1)于: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在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比

(2)以: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凭借……身份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用

C.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表目的的连词,“来”

7.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①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③忠义暴于朝廷④荣于身后⑤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2)、被动句: ①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②不能容于远近③公之逮所由使也④激昂大义

(3)、判断句:

①即今傫然在墓者也②斯固百世之遇也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三、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

四、写作特点

1. 叙事议论有机融合: 本文就全篇言是先叙后议,一、二两段叙事(五人墓缘起、斗争事迹)、三段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但叙中有议,议中有叙。一段叙述五人墓缘起后,插入一段议论,赞扬“五人之义”,接着叙五人斗争事迹;三段称赞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后,接叙“矫诏纷崐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事实,以论证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从二者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使五人事迹益见光辉,二者相辅相成,统一于“义”这一纲领之下。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