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谈中国诗》教学设计:附教学参考» 正文

人教版《谈中国诗》教学设计:附教学参考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97

概要:5)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6)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英一次)7)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英一次)8)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法一次)9)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绕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10)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英一次)11)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英一次)12)西洋诗的音调像乐团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吹着芦管。(英一次)13) 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

人教版《谈中国诗》教学设计:附教学参考,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5)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
6)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英一次)
7)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英一次)
8)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法一次)
9)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绕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10)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英一次)
11)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英一次)
12)西洋诗的音调像乐团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吹着芦管。(英一次)
13) 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英、德、法、美各一次)
14)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拉丁一次)
15)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意一次)
16)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两节。(英一次)
17)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德一次)
18)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英一次)
19)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美一次)
20)希腊神秘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有家居,出门,回家。(希一次)
从这些引文里我们不难了解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钱钟书了。
(3)通学理。
所谓通学理,是指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学有着精深的学养,且他能把高深的问题通过浅豁的语言达传输给读者(听众),做到雅俗兼容,雅而不奥,俗而不庸。而他所阐述的每一个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特点,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运用各种可能的比拟(诗与画与音乐与故事与传说与寓言等等),把读者引入他的论述之中。如开篇就合情合理地告诉读者,要评价一个诗人或评价一个国家的诗,必须用比较、联系的观点。且要具有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的精神,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为了论述这一道理,钱钟书进行了中外古今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 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一结论既合情合理又显得周密严谨。
2.钱氏文法的妙
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这一问题,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了一个陷阱。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全文就这么几个字,但已经把作者的根本观点和原则交待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与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而又与之相异。
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又从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等外国诗人看出了他们的一致之处。
而其结尾更是深蕴无穷。如上文已经将中国诗的有关问题作了交待。结尾应该作出结论了,作者却暗示说,中国诗不过就是中国诗罢了。好是自然的好,但这是要根据不同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对它了解得越深,那么它的优点就越突出。反之,如果你并不打算了解它,那么,它也就公说公有理了。就好像人们对待巴儿狗一样。巧的是,作者这里还隐含着对那些持论不周,而又不学无术的人。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诗的本身。如果你不信这一套,就让哈巴狗来咬你。让“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只有把中国诗放在一个对比的天平上才能得出公正的结论。这样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
有人指出,钱钟书的“引文虽多,却并不因此使人感到有里斯多德所称优美散文当备的‘首、腹、尾’一气相连的有机整体之生命感。此中的真谛,据我想来,不外有二。一为钱钟书继承了中国传统学者作文的‘家法’,二为钱钟书有极高的语言敏感,故所引诗文一般均系并不为人熟知而富有独特之美的佳句,再参之以作者本人议论的奇警,引文遂与议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矣。”(胡河清《钱钟书文章之美发微》《中文自修》91/02)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3.钱氏语言之妙
钱钟书语言之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文也不例外。本来这是一篇理论性很强的演讲辞,但经过作者一番巧妙安排,却不乏多姿多彩。而这一特点的构成乃是由钱氏的比喻得来的。
比如为了说明评论家对于评论的对象要严肃认真,作者写到“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只“文学良心和鉴别力”“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就足以把作者的认为的重要性展现出来了。
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发展规律,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而对于这种发展的超常状态,钱钟书一个百喻经的妙喻就解决了大问题。
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用了一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这个比喻用得轻巧自在。
“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这个比喻说明的道理更是深刻。相比之“中国诗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了它的诗体,而这种诗体与它的表达无疑又是紧密相关的”,哪个更为生动,不言而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谈中国诗》教学设计:附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