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导学案» 正文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导学案

[02-27 11:04:2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483

概要:《唐诗宋词选读》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教学目标: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探究、回味课时安排: 三课时课前预习:1.盛唐有两大著名的诗歌流派,它们是什么?其代表诗人各是谁?2.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3.课前查阅资料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4.读背本单元的诗歌。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望月怀远》《与诸子登岘山》(一) 学习《望月怀远》。1.导入新课。 由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导入新课。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3.完成下面的注释,读懂诗歌。 遥夜:长夜。 竟夕:终宵,即一夜 怜:爱。 滋: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4.自读诗歌,赏析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作者是如何扣住“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导学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探究、回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盛唐有两大著名的诗歌流派,它们是什么?其代表诗人各是谁?

2.课前查阅资料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3.课前查阅资料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4.读背本单元的诗歌。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望月怀远》《与诸子登岘山》

(一)  学习《望月怀远》。

1.导入新课。

   由背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导入新课。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3.完成下面的注释,读懂诗歌。

   遥夜:长夜。 

竟夕:终宵,即一夜    

怜:爱。 

滋: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4.自读诗歌,赏析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

(1)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作者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3)本诗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5.师生探究。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问题1:诗歌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摹的画面,并将句中“生”字,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进行比较,说明它的妙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问题2: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问题3: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着最妙?妙在哪里?试用你的语言描述这两句诗。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问题4:本诗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问题5:综合全诗说明作者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6.朗读背诵诗歌。

(二)  学习《与诸子登岘山》

1. 由问题导入新课。

唐代有哪两个诗歌流派?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它们的代表诗人有哪些?你读过他们的哪些诗作?现在我们学习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东晋陶渊明,继于南朝“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1] [2]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