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君子之风》教案4

[02-27 13:17:2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753

概要: 《君子之风》教案温州市第七中学 高友静一、导入:(幻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齐读。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0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那么,在你们的眼里,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学生介绍他们眼中的君子形象。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眼中君子的形象,那么,在孔子的眼中,君子有什么样的标准呢?谁最有君子的风范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一同感悟经典,提升我们的修养。板书:君子之风二、进入正课解释题目:“风”是什么意思?风范,作风,标准。孔子眼里,君子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六课《君子之风》,展开相应的学习。(一)首先,请大家用最简单的词语在课文中概括出君子的标准。幻灯:君子的标准有哪些呢?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文中提到的君子的标准。学生概括出君子的标准。幻灯:1.追求道、德、仁、艺、义、礼、孙、信(7.6 15.18 8.7 15.9)2.杀身成仁(15.9 )3.安贫乐道(6.11-7.16-7

《君子之风》教案4,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君子之风》教案

温州市第七中学 高友静

一、导入:

(幻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齐读。

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0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那么,在你们的眼里,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

学生介绍他们眼中的君子形象。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眼中君子的形象,那么,在孔子的眼中,君子有什么样的标准呢?谁最有君子的风范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一同感悟经典,提升我们的修养。

板书:君子之风

二、进入正课

解释题目:“风”是什么意思?风范,作风,标准。

孔子眼里,君子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六课《君子之风》,展开相应的学习。

(一)首先,请大家用最简单的词语在课文中概括出君子的标准。

幻灯:君子的标准有哪些呢?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文中提到的君子的标准。

学生概括出君子的标准。

幻灯:

1.追求道、德、仁、艺、义、礼、孙、信(7.6  15.18   8.7  15.9)

2.杀身成仁(15.9 )

3.安贫乐道(6.11-7.16-7.19 )

4.追求仁、智、勇(14.28-6.23 )

5.追求外在修饰与内在道德的统一(12.8-7.38)

板书:仁,义,智,孙,信,道,

(二)君子的标准,如此众多,也就意味着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很高。那么,我们今天学的文章里,谁是君子的典范呢?

请大家在课文把他们找出来。 

颜回,孔子,曾子。

幻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君子乎?”

(全班齐读)接下来,请大家从这几个人当中,任意选择一个,谈谈你为何认为他是君子的典范。

(三)分析君子典范。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学生分析颜回成为君子典范的原因。

他为何会“不改其乐”?因为他有自己道的追求。

他的思想境界。(板书:安贫乐道)

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贤哉,回也。

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中,孔子连续两次赞美他“贤哉,回也”。你觉得他当时会是带着一种怎么样的语气去对他进行如此高度的评价呢?

学生回答并且读出这样的语气。(一种深深地感叹!赞美。)

现在,就让你来当一回孔子,把你的同桌当成你的学生颜回,你对着他,试着把这句话重复一遍。

同学点评,并再次朗读这句话。

据说孔子对自己和弟子的评价,一般都很控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低调。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赞美颜回呢?颜回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来几个简单的材料。

(幻灯)颜回其人

颜回,14岁即拜孔子为师,并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称他为“仁人”,赞他具有君子四德。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行事。据说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尽管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但终生向往并追求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看完这个材料后,请大家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谈谈颜回之所以成为孔子眼中君子典范的原因。学生谈感受。

那么,孔子对他进行如此高度赞美,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君子吗?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材料。

幻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由此可以看出来,孔子之所以如此欣赏颜回,除了因为颜回是个君子之外,也因为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孔子觉得在颜回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正所谓志同道合。

这样的颜回,不只是在孔子的眼里,就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都是一个君子的典范。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幻灯: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在学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个圣人。如果颜回是个君子的典范,那么毫无疑问,孔子肯定也是。可是,具体到这篇文章里,你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个君子的典范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幻灯(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学生来读这一章。要注意孔子讲话的语气。(乐,浮云)

孔子和颜回,都是君子的典范,他们之间肯定有相同之处。那么就这两章而言,他们有何共同点?

学生回答:安贫乐道。

孔子和颜回,因为都能乐道,所以,他们都能安贫。

那么,如此“乐道”的孔子对追求正道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1] [2]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君子之风》教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