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3

[02-27 14:00:5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783

概要:《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他是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生:风流潇洒 生:“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惬意 师: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将展示怎样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出它的神韵(板书课题)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后,一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把这首歌稍稍做了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行不行?(PPT展示)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生:不行 师: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标题“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点明时间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3,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他是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生:风流潇洒

生:“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惬意

师: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将展示怎样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出它的神韵(板书课题)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后,一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把这首歌稍稍做了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行不行?(PPT展示)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生:不行

师: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标题“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点明时间“夜”,“余亦乘舟归鹿门”指明“归”,最后两句照应“鹿门歌”

生:感觉少了点味道

师:什么味道呢?

生:诗的味道

师:诗的味道,说得很好换句话说,被删掉的地方,就是诗歌出味的地方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删除诗句的诗味

生:“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出了渡头的喧闹

师:为何要写渡头的喧闹呢?

生:为了反衬出山寺的幽静

师:为了写环境的静,我们可以正面描摹,如果以动写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方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难道仅仅是用动来反衬静吗?

生:不是别的我不知道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什么地方要重读?

生:“喧”

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生:一个“喧”字描写出尘世的喧闹,这样的情形跟山寺的静形成对照,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作者那种超脱的情怀(掌声)

师:那为何“人随沙岸向江村”不能删呢?我们先来读读,什么地方要强调重读?

(学生齐读)

生:江村和鹿门,因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诗人离家去鹿门,两种不同心情对比,表明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老师:你读读,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学生范读,掌声)

师:情感充沛,但抑扬顿挫的味不够“江村”应该如何读?应该用上扬调,“鹿门”要用平直调,声音可以略低,重读不一定要声音大,用虚声,也是一种强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四句,然后大家争取把它背下来

师:刚才四句表达了作者的隐逸情怀接下来大家来看这四句有什么特点?

生(齐声):写景的句子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是含情的,如果缺了景语诗就乏味了欣赏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联想和想象“鹿门月照开烟树”是怎样一种景色呢?

生:朦胧美,月光映衬的美

师:请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

生: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了我的心头上,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师:写出了月光的动态之美:一落,一铺,一洒

生: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好像薄纱,又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

师:她是如何写月光的呢?淡淡的,像薄纱,如薄雾,似轻烟,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光的朦胧,的确很美刚才她用了一个“陶醉”,有道理吗?

生:有因为后面一个“忽”,说明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因为朦胧的树被朦胧的月光映照得太美了,所以,作者陶醉了

师:联系语境来品读诗歌,值得学习诗歌中“开烟树”为何用一个“开”呢?树如何开啊?

生:其实这里是写树像花一样美,朦胧可人一般开放,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师:行文至此,流露出一种喜悦与洒脱之情那么“岩扉松径长寂寥”一句中的“寂寥”如何理解?

生“寂静”的意思,因为这里除了作者外,没有人来居住,“寂寥”还有无奈的意思

师:那“自来去”是什么意思呢?

生:逍遥自在

师:前面你讲他无奈,后面又是逍遥自在,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啊?

生:他是一个假隐士,其实他没有真正想当隐士(学生大笑!)

师:作何解释?

生:他在40岁的时候去过长安,还给张九龄丞相写过一首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师:写了这首诗就说他是假隐士,理由似乎不太充分吧?刚才你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诗歌,很好;如果我们再联系诗歌来谈谈,就更好了“寂寥”应该有一种落寞和无奈之情吧那为何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我们还是结合这首诗歌来谈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写的一首干谒诗,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但最后张并没有赏识他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话说,孟浩然去了京城长安后,王维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一天早上,王维邀请孟浩然去交流诗歌创作,唐玄宗突然驾临,情急之下,孟浩然便躲到床底下王维不敢隐瞒实情,如实禀告玄宗笑了笑说:“我早就听说了这么一个人,出来吧”于是,孟浩然从床底下爬出来拜见唐玄宗说:“你带诗来了吗?”孟浩然说:不巧没有带来于是唐玄宗就让孟浩然背诵几篇听听,于是孟浩然就背起“不才明主弃,多病古人疏……”唐玄宗皱起眉头,很不高兴地说,朕并没有不要人才啊,是你自己不求进取!结果,孟浩然被打发回家了

当然,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不好判断,不过这首诗的确说明孟浩然有怀才不遇的情结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