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周围。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笼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门堂前争芳斗艳,这里写到了住宅以及四周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梢上的炊烟袅袅升起。远景是一幅安详、柔和的景色。“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能够听到狗在深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上啼鸣。以动称静更加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大家想一下,这时候诗人是站在哪里描写这般景色的?老师觉得诗人是站在草屋的门外,由近到远,从住宅茅屋写到了周围的树木,在写到了远处的村落炊烟,再由视觉到了听觉,听到了狗吠和鸡鸣。有近有远,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朴素的乡村景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里没有繁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这里“尘杂”比喻官场上的乱糟糟的事,陶渊明归隐后,再也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来烦扰他。“虚室”空房间,怎么理解呢?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
粤教版选修《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周围。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遮掩笼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门堂前争芳斗艳,这里写到了住宅以及四周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梢上的炊烟袅袅升起。远景是一幅安详、柔和的景色。“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能够听到狗在深巷里吠叫,鸡在桑树顶上啼鸣。以动称静更加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大家想一下,这时候诗人是站在哪里描写这般景色的?老师觉得诗人是站在草屋的门外,由近到远,从住宅茅屋写到了周围的树木,在写到了远处的村落炊烟,再由视觉到了听觉,听到了狗吠和鸡鸣。有近有远,有声有色,勾勒出了一幅自然朴素的乡村景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里没有繁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这里“尘杂”比喻官场上的乱糟糟的事,陶渊明归隐后,再也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情来烦扰他。“虚室”空房间,怎么理解呢?少了一些人际关系,断绝了与官场上的人员的来来往往,房间显得更加空静。“余闲”少了客套应酬之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无尘杂、有余闲”中的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清闲,自在。
《陋室铭》中有一句话非常相似:“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其实这都是在远离官场、远离世俗后得到了一种清闲、平静的生活。这一句是“归园之乐”的点睛之笔,前面朴素景色的描写,就是要过样“有余闲”的生活。
小结:第二层归园之乐:绘声绘色的描写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感受诗人笔下这一幅自然景色。
3、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使诗人有一种愉悦感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像是长久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返回到大自然了。樊笼,比喻昏庸浑浊的官场,人受到了束缚;自然,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其实,这就是他的回答——返自然的自由、安逸、清闲,可谓“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小结:第三层归园之感:回答人们的疑问,总结隐居后的感想。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这是非常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但在诗人的笔下显得那恬美、宁静,一切自然而就,虽然不美,但是简简单单,能给生活带来心灵的休憩,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是诗人精神家园的寄托,所以能给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艺术手法:1、白描的手法。(不加任何词语修饰,不矫揉造作,一切自然而就,体现事物本色美的描写)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没有丝毫的装饰之词,平易如画。2、情景交融。文中所描写到的景色,实际是陶渊明内心追求精神的物化,是实景和心境相结合,从课文第二层景色描写可感受到作者向往那种恬静自由生活。3比喻生动贴切。用“羁鸟”“池鱼”自比,渴望自由。4语言朴素自然。
五、总结:《归园田居》主要写了诗人摆脱浑浊的官场,来到了自由的农村生活,抒发愉快的心情。这种心情,可以概括了四个字:返朴归真,这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追求的至高至上的精神境界。
总结:《迢迢牵牛星》借写牛郎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的愁苦心情,比喻人世间夫妻的离愁别苦,渴望团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大量运用了叠音词。《短歌行》中曹操借助运用用典,表现渴望建功立业以及对贤才的渴望。《归园田居》则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田园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厌恶官场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上一页 [1] [2] [3]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