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4» 正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4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132

概要:《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二、教学重点: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原因。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三、教学难点: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及背景: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背景资料: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4,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原因。

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

三、教学难点:

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背景资料: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我的动力来源于何在。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写成后重看一次,就破例寄过去上海交了卷。过不久印成单行本后,却得到些意外好评。部分读者可能但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可是由我说来,不过是还不过关的一本“顽童自传”而已。书中前一部分学生生活占分量过多。虽着重在反对教“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的教育方法,一般读者可能只会得到些“有趣”印象,不可能感到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到他们读我作品时,时代已不同了,“子曰”早已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军阀大小割据打来杀去国势陷于十分危急时期。后一部分写离开家庭进入大社会后的见闻和生活遭遇,体力和精神两方面所受灾难性挫折和创伤,个人还是不免受到些有形无形限制束缚,不能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当时还以为到再版时,将有机会加以调整补充。事实上一九三三年夏回到北平后,新的工作一接手,环境一变,我的打算全部落了空,不能不放弃了。

(二)词义:

(1)    释义:

田塍:田间的土埂子。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心花怒放:形容高兴极了。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2)    辨义:

掩饰:着重于手段,文过饰非。

掩盖:泛指一般遮盖。

(三)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本文描述了沈从文上私塾时的逃学生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分性格的形成,便应当溯源于小时在私塾中逃学习惯。”)这部分主要是追述自己转入新式小学之前的读书、逃学的生活。

第二部分(从“自从逃学成习惯后,----”到“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这部分主要是细致讲述自己上新式小学以后的读书、逃学生活。

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自我评述早年的读书、逃学生活,对其收获及影响进行总结。

(四)问题探究:

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明确:“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这样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和逃学相关的细节描写主要有:

(1)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2)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3)落过大雨以后的水中玩耍(见课文第23页)

(4)落过小雨以后的捉蟋蟀、斗蟋蟀(见课文第23页至24页)

(5)偷桃子批杷(见课文25页)等等。

作用: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把逃学中所经历人事富有情趣地展示出来,使读者可以深刻地领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作者的人生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到“大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课后预习:(第3、4个问题)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

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1] [2]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教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