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4» 正文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4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68516

概要: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重点难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子解释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活动解说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导入二 ——《“微须”的故事》: 在清朝时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要填相貌册,以防止冒名顶替。有个考生写上“微须”二字,表示自己长有少量的胡须。没想到到了试场,考官却把他轰出了考场,理由是“微须”二字应解为“没有胡须”。 巧的是另一个考生也写了“微须”,他见势不妙,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4,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

2、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重点难

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子解释

编写者引用此故事,意在形象地说明汉语的语义是丰富多变的,大部分词语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博学广识,尽量多地掌握常用词语的常用义项,并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判断词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呆子”那样的笑话。

活动解说

课文笑话本身反映的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但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我们认识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和复杂性,告诉我们要想学好汉语,就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导入二  ——《“微须”的故事》:

    在清朝时有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时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都要填相貌册,以防止冒名顶替。有个考生写上“微须”二字,表示自己长有少量的胡须。没想到到了试场,考官却把他轰出了考场,理由是“微须”二字应解为“没有胡须”。

    巧的是另一个考生也写了“微须”,他见势不妙,赶紧回去把胡子剃掉了,哪知来到考场,考官一拍惊堂木:“又来个冒名顶替的!”原来,考场文书是这考生的老相识,暗中把他填的“微须”改成了“有须”。

这时,又有个考生不服同考官争执起来。考官训斥他说:“读书人怎能连老父子(朱熹)以‘微’训‘无’都不知道呢?”在当时,应试者是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的。结果这考生也不示弱,笑着回答道:“照你这么说,那么孔子微服而过宋,就是脱得赤膊精光了?”这一驳让考官哑口无言了。

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步骤

(1)读课文,猜词义。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以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这段场景。并请学生讨论对话中“意思”这个词可能有哪些不同的意思。

(2)查词典,知词义。先让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看看词典中对“意思”的解释。然后带领学生查阅更多的词典,包括偏重于古代汉语词语释义的《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结合几本词典的释义,确定“意思”这个词语到底有多少意义,即有多少个义项。

(3)找联系,解词义。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确定词语的基本义,根据《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确定词语的本义和所有意义之后,要考察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也就是确定词语的引申义和引申过程。教材中给出的“意思”词义的引申过程不是唯一答案,仅供参考。实际上也不要求学生能够做到把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都分析清楚,只要能够判断出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借代引申义、哪个是比喻引申义就可以了。

(4)查词典,用词典。通过这个课堂活动,教师要向学生强调,确定词语的意义不能仅凭猜想和习惯,必须通过查阅权威的词典加以确认。词典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一定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课堂活动解说

“‘意思’真有意思!”“词义家族的三亲六故”介绍的是词义之间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词的“本义”是这个词最初的意义,词的“基本义”指的是这个词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本义不一定就是这个词现在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如“兵”的本又是“武器”,基本义则是“战士”。多义词的其他义项,都是从本又发展变化而来的。

一个词语不管它有多少意义,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词语的各个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中出来的,因此要把握词义应从词语的本义入手。

三、要点解析

1.多义词的本义

多义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比如“浑”的本义是“水势盛大”,“兵”的本义是“兵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因此一般词典中也不列为义项了,比如“浑”的本义就只有在古代汉语的词典中才能查到。有的本义虽然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比如“兵”的本义就只在“短兵相接、厉兵秣马”等成语中还保留着。

2.多义词的基本义

多义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般在现代汉语的词类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语的基本义,基本义丈和本义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基本义和本义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兵”现在的基本义是“战士、军队”。

3.多义词的借代引申义

多义词的“借代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关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整体与部分、物品与使用者、行为与行为发出者、工具与活动、材料与产品、产地与产品等都有着稳定而明显的关联,因而都可以在人们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联系,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口”原指“人的一个器官”,后又用做指“人”的量词,这是用部分指称整体;“便衣”原指“平常人的服装”,后又用来指“穿着便衣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等”,这是用物品指称使用者;“编辑”原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后又用来指“做编辑工作的人”,这是用行为指称行为发出者的借代引申义。“兵”后来产生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里的“兵”)和“兵士”(如“强将手下无弱兵”里的“兵”)的意义,也是一种借代引申义。

4.多义词的比喻引申义

多义词的“比喻引申”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所以就可能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比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由于包袱可以使人有负重感,于是人们便用“包袱”来指称“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使“包袱”产生出新的意义;“迷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浓厚的雾”;二是“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后者就是这个词的比喻引申义。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不同:比喻义已成为词的一个稳定的义项,在词典里可以查到;而比喻则是临时的修辞手段,词典里没有这个义项。

[1] [2]  下一页


Tag: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