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湖南省蓝山二中《《老子》五章》教案3» 正文

湖南省蓝山二中《《老子》五章》教案3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661

概要: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第二课时《老子》五章一、导入: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老子是一个足够神秘的人物。他的出生神秘,在道教的许多典籍中,有很多神话般的记载。(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老子》这本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和力量。(这部书虽然很薄(不到六千

湖南省蓝山二中《《老子》五章》教案3,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儒道互补之“老子”五章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第二课时《老子》五章

一、导入: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老子是一个足够神秘的人物。他的出生神秘,在道教的许多典籍中,有很多神话般的记载。(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老子》这本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和力量。(这部书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二、一般性的文学常识简介:

流行的一种说法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章《老子》中,可以大致窥见老子的思想核心。

1、        宇宙观——“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注: 第一个以及第三个“道”是名词,道理;第二个“道”是动词,说出。第一个以及第三个“名”是名词,名字;第二个“名”是动词,叫出。“非常”是“不是永恒”的意思。

释义:“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一般的“道” ;“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是永恒的“名” 。

评析:这里,对的特性进行了阐释:道可道,非常道强调了的不可言说性,名可名,非常名更进一步指出就连这个名称也勉强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因为是很难用某个名称来称呼的

原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注:始:指开端;母:指根源;名:指命名

释义:因此,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的开端,用 “有” 来命名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

评析:“无”“有”都是对“道”的特性的说明。

说它“无”是因为天地初生时,什么东西都没有,说他“有”是因为万物萌芽于此。换句话说就是,“道”是“无”中“有”,“有”中“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注:妙:微妙;徼:边界,极限;玄:玄妙

释义:因此,可以从永恒的“无”中去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可以从永恒的 “有”中去推知万物的极限。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评析:前两句讲的是人们从“道”着眼,应该下的功夫;后两句讲的其实是“道”的两个方面,都是玄妙深远的道理。

原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评析:“玄之又玄”强调“道”超越日常生活经验,不能被人们直接接受,也难以用理性思维把握其形而上的性质,“众妙之门”则强调“道”是一切玄妙之理的渊源,一切道理由“道”生发而出。

第一章突出了的超验特质,要求人们做事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的实质。颇有开宗明义、树立高标的意味。

探究:何谓“道”?(教师根据时间自行取舍)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声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灭。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大意味着运行,运行意味着广远,广远意味着循环往复。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里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自然” :“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在传统的古书中,道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中所写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1] [2]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湖南省蓝山二中《《老子》五章》教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