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求谏》导学案6(教师版)» 正文

《求谏》导学案6(教师版)

[02-27 19:00:5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160

概要:《求谏》教案一、 导入新课 史有“贞观之治”,开辟出盛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开创盛世,是因为他可以积极地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今天,我们就看一下他对于言官的进谏有什么看法。好,我们来学习《求谏》。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吴兢:史官,唐代史学家(约699-749年)。生活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2、《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3、谏官制度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向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但主要目的是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三、给加点儿的字注音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

《求谏》导学案6(教师版),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求谏》教案

一、 导入新课

    史有“贞观之治”,开辟出盛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可以开创盛世,是因为他可以积极地听取臣下意见,集思广益。今天,我们就看一下他对于言官的进谏有什么看法。好,我们来学习《求谏》。

二、文学常识及背景介绍

1、吴兢:史官,唐代史学家(约699-749年)。生活于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纪传体《唐书》、编年体《唐春秋》。与刘知几撰写《武后实录》。

2、《贞观政要》

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后来成了各朝皇帝甚至日本政治家推崇和必修的功课。

3、谏官制度

谏官制度的核心是君主提出建议和批评谏官制度虽然“有可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但主要目的是在“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政治中实现“君主的有效统治”

三、给加点儿的字注音

俨肃(    ) 谏诤(   )   鲠议(   )   王珪(   )   刍荛(    ) 不讳(    ) 丧乱(   )   属文(   )   芜词(   )   诋诃(    ) 愆过(    ) 纂组(   )   怖慑(   )   罄其狂瞽(         )

四、课文解析:  

第一段(一)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重点字词:威容:(          );俨:(          );肃:(        );百僚:(           )

失其举措:(                   );若:(        );假:(        ):颜色:(        );冀:(        );照:(        );藉:(        )。

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段(二)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重点字词:若:(        );贤:(                 );匡正:(        );全:(               );钳:(             );卒:(        );每:(        );极:(        );

规谏:(             )。

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一】

(一)第一段中唐太宗的论述包含几层意思?

这一节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比如他“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第二是唐太宗对劝谏直言的的认识。他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太宗以史为鉴,认为要吸取前人经验,积极地提取臣子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国家长治久安。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求谏》导学案6(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