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实用阅读《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公开课)教案7» 正文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公开课)教案7

[02-27 19:02:5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实用阅读   阅读:68272

概要: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江苏省淮阴中学 朱璟【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过程】 一、以齐白石《虾》导入二、研读课文1-6节1、 如何理解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句话?明确:“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2、 由此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明确:既全且粹,“虚”和“实”辨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3、 从赵执信《谈艺录》来看艺术创作中存在的分歧。明确:洪昉思:作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重视了“全”忽视了“粹”,是自然主义。王渔洋:诗如神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重视了“粹”忽视了“全”,是形式主义。赵执信:作诗如画龙,心中要有完整的龙象,通过一鳞一爪来表现完整的龙。把“全”和“粹”结合起来,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三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公开课)教案7,标签:实用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

江苏省淮阴中学  朱璟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扩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虚实的关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齐白石《虾》导入

二、研读课文1-6节

1、  如何理解荀子“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句话?

明确:“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粹”——去粗取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

“全”——艺术表现里有了“实”

2、  由此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既全且粹,“虚”和“实”辨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

3、  从赵执信《谈艺录》来看艺术创作中存在的分歧。

明确:洪昉思:作诗如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一鳞一爪都不能忽略。重视了“全”忽视了“粹”,是自然主义。

王渔洋:诗如神龙,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要把最精髓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重视了“粹”忽视了“全”,是形式主义。

赵执信:作诗如画龙,心中要有完整的龙象,通过一鳞一爪来表现完整的龙。把“全”和“粹”结合起来,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现实主义。

三、研读课文7-15节

1、作者为了表明自己观点,从哪些艺术门类入手展开论证的?

明确:绘画艺术、舞台艺术、书法、建筑、印章

2、中国绘画艺术之虚实相生(见课件)

(1)以《步辇图》为例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一片空虚的背景  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与西方油画进行比较)

(2)拓展:从国画《江雪》谈虚实结合(见课件)

3、中国舞台表演之虚实相生(见课件)

以《秋江》为例体现中国舞台艺术特点:一般不设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

4、  小结:虚实结合手法的效果

“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独特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

也就是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5、谈谈中国书法艺术之虚实相生(见课件)

6、谈谈中国印章艺术之虚实相生(见课件)

7、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印章共同特点是什么?

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四、相关拓展:中国古典诗词之虚实相生

(一)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五、小试牛刀(只比创意,不比技巧)

1、踏花归去马蹄香

2、深山藏古寺

六、总结: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附学案

一、解题:

认真揣摩题目,想一想文章主要阐述的对象是什么?界定的范围在哪里?

                                                                             

二、读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从艺术角度说,作者认为什么是“全”?什么是“粹”?

                                                                              

                                                                              

2、作者认为艺术美的最高成就是什么?

                                                                            

3、洪昇、王士祯和赵执信对于诗歌创作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作者如何评价他们的观点?

[1] [2] [3]  下一页


Tag:实用阅读实用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实用阅读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公开课)教案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