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江非《妈妈》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江非《妈妈》课堂教学实录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828

概要:《妈妈》教学实录董一菲 注:董一菲,语文特级教师,牡丹江市第二中学校长助理,牡丹江师范学院名誉教授,黑龙江省青语会副理事长。曾参加骨干教师首届国家级培训,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优秀中青年专家,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全国首届“十佳”教改新星。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董一菲讲语文》(语文出版社)《仰望语文的星空》(长春出版社)。师:江非是一位70后的诗人,他笔下的母爱是怎样表现和表达的呢?这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同学们反复阅读诗句,然后回答。生:这首诗最特别之处就是城市化的视角写农村,写农村的妈妈。师:非常好,你怎么看出来的?生:诗歌中的主要的结构便是一组城市与农村的对比。师:只要有对比就一定是城市化的视角吗?生:不是,主要的是站在城市的视角凝视农村的母亲,还有我是参考课后的导读了。师:能够灵活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料,谁还可以继续谈?生: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反差就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是这首写母爱的诗的落脚点。师:说得好!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特征是城乡差别大,甚至是贫

江非《妈妈》课堂教学实录,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妈妈》教学实录

董一菲

    注:董一菲,语文特级教师,牡丹江市第二中学校长助理,牡丹江师范学院名誉教授,黑龙江省青语会副理事长。曾参加骨干教师首届国家级培训,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优秀中青年专家,东北三省“十佳”语文教师,全国首届“十佳”教改新星。著有《紫陌红尘拂面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董一菲讲语文》(语文出版社)《仰望语文的星空》(长春出版社)。

师:江非是一位70后的诗人,他笔下的母爱是怎样表现和表达的呢?这一定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同学们反复阅读诗句,然后回答。

生:这首诗最特别之处就是城市化的视角写农村,写农村的妈妈。

师:非常好,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诗歌中的主要的结构便是一组城市与农村的对比。

师:只要有对比就一定是城市化的视角吗?

生:不是,主要的是站在城市的视角凝视农村的母亲,还有我是参考课后的导读了。

师:能够灵活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料,谁还可以继续谈?

生: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反差就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现状,也是这首写母爱的诗的落脚点。

师:说得好!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特征是城乡差别大,甚至是贫富差别大,而城市又是一个太大太大的空间和所在,农村也是一个相当辽远的概念,怎么入诗呀?同学们可以仔细阅读这首诗,看看诗人是怎样表现城市和农村的?

(学生阅读思考)

生:提炼了地铁、电车、飞机、玛丽莲•梦露、银行的点钞机……来表现城市。

师:噢!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其实这些意象是城市司空见惯的景象,并不是城市的潮流,更不是什么时尚。

生:我认为至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城市就有了这样的元素。

师:说得好!尤其是玛丽莲•梦露呀,应该是好莱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符号,我想问一问,诗人写城市为什么不用写城市的前沿的意象,而是用了一些“司空见惯”的意象。

生:这样城市和乡村的反差会更大,你想啊,三、四十年前的城市就拥有的生活,如今的农村还不曾拥有,这多震撼啊!

师:这就是方才我们所说的“城市的视角”,小说、散文、戏剧、诗歌,选准视角尤其重要。茅盾小说的获奖作品阿来的《尘埃落定》,选取的视角就是一个“傻子”的视角,用麦琪土司的弱智儿子的视角来写西藏的变迁,饶有趣味也颇具哲理,很有隐喻的意味。

师:如果说城市就是地铁、电车、飞机、玛丽莲•梦露、银行的点钞机……那么农村是什么呢?

生:农村就是没有这一切。

师:说得好!没有这一切,有的是什么呢?这就是诗歌的好处,留下了空白,让我们去想象。

生:没有地铁,就没有喧闹的人群,远离物质文明。

生:没有点钞机就是没有钱吧,暗示农村物质生活及其贫乏。

生:没有电车就是没有像样的街道,暗示农村的交通十分落后。

师:是啊!农村还沉睡在贫困和愚昧里,是被物质文明遗忘的角落。

师:同学们想过没有,全诗用三分之二的篇幅罗列现代城市生活的意象的目的是为什么呀?

生:是为了写农村的落后。

生:最终是为了写“妈妈”这个形象。

师:好!说得漂亮。

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铺垫,千呼万唤一个母亲的形象。

师:好,你读一下正面描写妈妈的这节诗句。

生:(读)妈妈:今天你已经爬了两次山坡

        妈妈,今天你已拾回了两背柴火

         天黑了,四十六岁了

 

         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

         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

师:读得真好!读得情真意切,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短短的诗句有太多的深情和诗意,同学们讨论一下,品味一下。

师:这一节诗我以为中心的情节是写“妈妈的砍柴”,你们同意吗?

生:老师,我认为这一节诗就是写妈妈“拾柴”、“背柴”。一是根据诗句“妈妈,今天你已拾回了两背柴火”,另一个“砍柴”给人的感觉是“妈妈”比较有力量,而“拾柴”写出了“妈妈”的瘦弱、疲倦、无奈和坚强,写出了她的受生活所迫,并且“拾柴”更能表现生活的艰辛,因为树下只能掉下落叶而很少掉下树枝,所以柴火是很难寻找的。

师:好!“拾柴”的含意真的很丰富,能够较好地凸显“妈妈”的形象。

生:这节诗用朴实的语言,概括了妈妈一天的劳作,许多细节用得非常好。

师:噢,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真觉得几处数字性质的细节处理得很好!

生:对呀,“两次山坡”“两背柴火”“第三次”“前两次”“四十六岁”

师:读得漂亮,哪位同学能够分析一下这些数字细节的含义。

生:我觉得第三次背回的柴火这个细节更多与“天黑”了有关系,因为母亲靠拾柴来维持生计,一天背三次柴,第三次拾柴时,天将要黑了,或者已经黑了,天黑了,而母亲却拾得了更多的柴,“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体现妈妈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品质。

生:诗人提炼了一系列极具个性化的数字细节,一片天真的语气里隐含着心痛。

师:解读得真好!读出了天真气,并在这一片天籁中又读出了隐忍的心酸。

生:这节诗用一种朴实的话语,用叙事的方式概括了妈妈一天的劳作。写出了她的孤独、悲苦和心酸。

师:呵,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了那份情怀,可谓浓入淡出,用客观冷静的笔墨勾画了一个“母亲”的形象,却如此地惊心动魄。

生:诗中的“妈妈”从早到晚一共背了三次柴火,说明妈妈不仅是拾柴来自用,更重要的是卖柴来贴补家用,突出了妈妈生活的心酸,而卖柴的收入非常微薄,因此说诗人的这个细节提炼得精炼传神。

生:老师,我认为用“头发花白了”替代“四十六岁”更好,因为“头发花白了”能体现“妈妈”的年迈与辛苦,更能突出母亲的坚强,同时用“头发花白了”代表年龄能给人产生联想,更能体现一个辛苦妈妈的沧桑。

师: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头发花白”是一富于弹性的词,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去丰富这个形象。“四十六岁”是一个确数,有具体而又特定的内涵,同学们各抒己见吧。

[1] [2]  下一页


Tag: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江非《妈妈》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