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教案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正文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案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09-27 14:15:0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444

概要:一个小农家的暮制作者: 郭建设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诗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和民歌式的语言特点;学习动词的精确使用、颜色形容词的对比方法;体会以白描和叙述的语言抒写对故国田园的思念和热爱。过程与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理解诗人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和社会化价值。走近作者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案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制作者: 郭建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诗散文式的语言风格和民歌式的语言特点;学习动词的精确使用、颜色形容词的对比方法;体会以白描和叙述的语言抒写对故国田园的思念和热爱。

过程与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诗人对祖国深情的眷恋;理解诗人审美情感的人性化价值和社会化价值。

走近作者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 

代表作有诗集《瓦釜集》、《扬鞭集》。翻译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茶花女》、高尔基小说《二十六人》,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背景解读  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标题欣赏——“一个小农家的暮是个什么结构的短语?这个短语的重心在那个词?诗歌是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的特点?

【明确】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重心在“暮”字上。诗歌如何表现出“一个小农家”的特点,我们在下文细细体会。

【原文】她在灶下煮饭, / 新砍的山柴 / 必必剥剥的响。/ 灶门里嫣红的火光,/ 闪着她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

    ②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 慢慢地从田里回来;/ 屋角里挂去了锄头,/ 便坐在稻床上,/ 调弄着只亲人的狗。

    ③他还踱到栏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头向她说:/ “怎样了── / 我们新酿的酒?”

④门对面青山的顶上 / 松树的尖头, / 已露出了半轮的月亮。

⑤ 孩子们在场上看着月,/ 还数着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 “五,八,六,两……”

⑥他们数,他们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 天上星多月不亮。”

一九二一,二,七,伦敦。   

预习质疑及感悟:(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或质疑)

分解提问——全诗写了几个场景?各表现了什么?特点如何?

【点拨】她:身着青布衣裳,用新砍的山柴煮饭,灶火映红了脸和衣裳。

他:衔着旧烟斗从田间回来;挂去锄头,坐上稻床,调弄狗,踱步(duóbù)到栏间看牛。

月亮:在门对面,在青山顶,在松树尖。

孩子们:在场上,看月,数星星、唱歌。

上述每个写作对象有何特点?整个场面构成的农家田园生活具有怎样的整体特点?

【点拨】她:勤劳朴素。他:悠闲和善。月色:静谧;孩子们:天真好玩;

清新恬淡、和睦闲适,有乡村气息。

结合写作时间思考:作者身处“伦敦”这样的都市,为何表现出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

【明确】《一个小农家的暮》写于1921年的伦敦,在西方现代化的都市里,诗人思念着祖国,回想农村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故乡、农村、农民的深情。或许这首诗也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江阴浓郁的怀念之情吧?——①思乡;②理想化。

这首诗以叙事的笔调朴实无华地写了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黄昏时分,下了田的丈夫回到家里,妻子在灶下烧饭,丈夫在这个空儿里,逗逗狗、探探牛,问一声新酿的酒怎样了;月亮出来了,孩子们数着星,看着月,唱着,跳着,戏耍着。一幅多么安详和乐的农家生活图。

这首诗最感动人的是它的亲切、真实。每一个住过农村的孩子,心中都有这份甜美的回忆。城市里长大的人,透过诗人忠实的描写,也能想象体会出这份安详的幸福。这一首诗的调子自然、流畅。诗的描写不仅感人,而且是美丽的。第一段“嫣红的火光”“ 嫣红的脸”“闪红”“青布衣裳”,透过“颜色”的处理,美化了诗境。读者情不自禁地要认定,这妻子的容貌是美丽的,这妻子的性情是温柔的,这妻子的心地是善良的。

妻子如此,丈夫呢?透过“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以及踱到栏里去看牛,回过头问声“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等“动作”的处理,也表现了他的温柔善良与可亲,读者同时也认定这丈夫是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

最后诗人描写孩子们的歌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世间的人啊心常不平,心不平的人啊哪有快乐?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何种表达手法?效果如何?

【明确】白描;平实质朴。

含英咀华 一言品评(这首诗我喜爱的诗句摘录及品评): 

问题一: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三个画面,请你给这三个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另外说一说这个小农家有着什么特点?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到的妻子和丈夫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个小农家的暮》教案3(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