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2017年初二寒假记叙文写作专题(7个专题)» 正文

2017年初二寒假记叙文写作专题(7个专题)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521

概要: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透明的盒子里装着一小块果冻似的桂花糕,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融化,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兴味了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个性体验桂花太小,藏在绿叶之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而且它在每天清晨时,头上总有着些许露珠,这些都使人不禁爱怜起这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又是幽静的,不像牡丹嫣红,又不似向日葵那般的热烈,它只是一抹不起眼的淡黄……以至于当人们走在有它的路上,觉得花香满径,不忍破坏这份宁静……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是几处比喻的使用;自以为深刻之处是最后对主题的提炼至于回忆食桂花糕的一节,老师说这独具匠心,我却只是自然生出这样的念头的可能好的文字就应当是自然从心中流出的吧但细看的确有些粗糙,自

2017年初二寒假记叙文写作专题(7个专题),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透明的盒子里装着一小块果冻似的桂花糕,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融化,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兴味了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个性体验


  桂花太小,藏在绿叶之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而且它在每天清晨时,头上总有着些许露珠,这些都使人不禁爱怜起这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又是幽静的,不像牡丹嫣红,又不似向日葵那般的热烈,它只是一抹不起眼的淡黄……以至于当人们走在有它的路上,觉得花香满径,不忍破坏这份宁静……
  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是几处比喻的使用;自以为深刻之处是最后对主题的提炼
  至于回忆食桂花糕的一节,老师说这独具匠心,我却只是自然生出这样的念头的可能好的文字就应当是自然从心中流出的吧但细看的确有些粗糙,自以为改后的段落更明晰,语言表现力更强一些我认识到,只有多些细节之处的描写,文章才会更为动人(莫庆伊)


  同窗视点


  桂花大概是一种妇孺皆知的花,它不娇艳,却幽香扑怀我也曾写过桂花,但没有作者写得这样铺张而灵动,意义深刻我的这位同学,最爱读散文,尤其喜欢读张爱玲的文章,常常把文中惊险奇绝的比喻,摘录在笔记本上,能从作文中看出她的这一偏爱,很出色!
  至于对文中插叙的品评,我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品味了有无插叙的不同效果,体会到这一段插叙对于表现作品主题的帮助这并非为插叙而插叙,像是自然生出的念头,并不显得突然,真是恰到好处改后的回忆部分,文字更为讲究,描写更为生动,真的很好!(向舒蕾)


  赏读美文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赏读心得】
  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插叙了“我”的老师的几件事:一是老师过年时写对联,非常有学问;二是老师评改“我”的长作文,并把它推荐上墙;三是电视片花中七十多岁的老师讲述“我”的学习、读书情景插叙的缘由,来自作为专业作家的“我”,在一次写作时被窗外一株小小的幼芽所吸引,也就是文章开头结尾写到的那棵榆树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回想往事,抒发对老师的感念,塑造了一位热心、教导有方、关心学生、有学问的老师形象文章注重过渡,巧妙地将几处插叙完美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结尾呼应了开头,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突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析读佳作


我的“斑蝥”故事
毛忠洁


  “下面请大家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我们一起来赏析课文的内容”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那亲切的语调第一段赏析完了,到了第二段,老师读道:“……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还没读完,同学们的眼光就齐刷刷地向我这个姓“毛”的身上转移
  大家指着我笑道:“斑蝥!斑蝥!”老师维持了秩序,然后大家接着上课但从此我就多了一个绰号:“斑蝥”现在我也知道同学们是闹着玩的,所以谁叫我“斑蝥”我也不生气,玩笑似的瞪他一眼,待他如故
  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天,我心情如外面的天一样灰蒙蒙的,正在为丢了心爱的东西生气,忽然一个叫小宇的男孩跑了过来,按着我的背,嘴里还念念有词:“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我正在气头上,他跑来惹我,我瞪着他火冒三丈叫了一声:“你真烦,滚!”他一下子就愣住了,脸上瞬间一红一红的,然后一溜烟“逃跑”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2017年初二寒假记叙文写作专题(7个专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