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教案中考复习:初中常见修辞» 正文

中考复习:初中常见修辞

[11-09 06:59:2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教案   阅读:68721

概要:初中常见修辞★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三)构成比喻的关键: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 )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3)表示想象。例如: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4)表示列举。例如: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所以不是比喻句)(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1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2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的形

中考复习:初中常见修辞,标签:中考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初中常见修辞

★一.比喻

(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比喻的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的关键: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1)同类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 )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例如: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

(4)表示列举。例如: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霞光与鲜花之间没有相似点,所所以不是比喻句)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1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2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1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2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2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5)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二 比拟

(一)概念: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的一种修辞格。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2指导员讲得正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⑶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四)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来讲白发对青铜。

③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作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枪杆子里出政权。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运用应借代注意: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相同点:他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的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改为本体,其只带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Tag:中考语文教案中考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
》《中考复习:初中常见修辞》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