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11.(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2)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2.(1)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2)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诗中第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第二、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又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14.(同意。本诗用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诗人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远行的丈夫,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婉转达意,以曲取胜,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厚爱)15.(1)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用传说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是用典。诗人不把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十四:评价、比较诗歌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标签:诗词名句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11.(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2)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2.(1)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2)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诗中第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第二、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又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14.(同意。本诗用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诗人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远行的丈夫,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婉转达意,以曲取胜,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15.(1)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用传说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16.(两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借想像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17.(同意。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18.(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上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仍”有更、兼之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了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有转折之意,又有自顾的意思,刻盏青楼富贵自顾享乐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愤激之情。(2)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与作者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19.(1)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苏词直抒胸臆,纵情放笔,淋漓酣畅;贺词情感物化,情景交融。
20.(在词中作者咏荷花运用了衬托、比喻、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上片的一、二句写西湖烟水是为了衬托庭院荷池;下片中正面写荷花中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所写景物很富有动感)
21.(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不是一般的客观描摹,而是赋予人的情态,收到了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一夜细雨的滋润,娇嫩嫩的花草已经感到受不了,一个“含”字,一个“卧”字,不仅刻画了芍药蔷薇经雨后的娇弱状态,传出了它们的愁绪,就连诗人的惜花心情也包孕其中)
22.(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23.(许多事故,往往出在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4.(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乃是世风腐败的根源。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25.(两首诗写的均为离情别绪,陈诗前两句写送别友人后夜晚的深沉,后两句写友人离去后周围的冷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王诗写分手在即的情态和心绪,目送友人远去后的哀愁,感情沉静深挚。两诗都有耐人寻味的深度和美感)
26.(1)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2)①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②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27.(1)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
28.(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2)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3)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29.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阁的位置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物;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怨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
30.(1)真率其崛,热烈泼辣;清丽幽雅,婉媚含蓄;(2)浪漫想像(或夸张);用典、寓情于景;前一首民歌,想像愈奇就愈见其心至纯,其情至深,其志至坚,其爱至贞。后一首,综合运用比喻、对偶、拟人和典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使情感显得含蓄、深沉而纯一,给人以永长的回味。
31.①《史记·屈原列传》中贾生自长沙召回,孝文帝夜问贾生鬼神之事;②孝文帝听得入神;③“可怜”一词有含蕴的讽刺效果,用在孝文帝“夜半虚前席”,使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更耐人寻味。④诗的前两句写文帝求贤之切,第三句承转交错,写文帝听得入神,第四句点破而不说尽,求贤的目的是为了“问鬼神”。全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
32.(1)前者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构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上,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乐景写哀景;后者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2)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33.(1)陆词“零落成混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陆词:寂寞、孤独、苦闷;毛词:乐观自信,胸禁博大。(3)陆词:坚贞不喻,孤芳自赏;毛词:无私奉献不居功,以与民同乐为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上一篇:古代诗歌鉴赏题问答格式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