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 正文

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

[07-09 15:18:3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68676

概要: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学情分析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

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标签: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12岁的周恩来对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伟大志向的导火索,在修身课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他少年时代就心系祖国的具体表现。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会水到渠成的解决学生“为什么而读书”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问题,

 学情分析

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学生对敬爱的周总理并不陌生,所以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旧中国“外国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国主义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国的资料,查找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归纳、朗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以上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1、认识“崛、帝”等8个生字,会读并理解“崛起、惩处、风和日丽、铿锵有力等词语。”正确规范的书写“帝、义、伯等12个生字。”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人物思想品格的的方法。

4、读中体会“为中华而读书的”真正含义。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人物思想品格的的方法。

学习难点:读中体会“为中华而读书的”真正含义。

阅读链接:

1、了解时代背景,故事发生20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受到了外来侵略者的欺侮。

2 、周恩来,字翔宇,生于1898年,卒于1976年,祖籍浙江绍兴,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3、读一些周恩来的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生词。

3、三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4、完成导读单的第一大题。

二、合作学习

小组探究 ,了解课文内容,完成第二三大题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

1、把两次过渡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住,并与对子说说哪儿是承上,哪儿是启下。

2、我知道了课文写了哪三件事:一是                        ,二是                         ;三是                      。

3、我会归纳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写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交流:

1、我要回忆一下文中三件事,并和组员交流。

2、第(    )至第(    )自然段写第一件事,第(     )至第(    )自然段写第二件事,第(     )至第(    )自然段写第三件事。

二、合作探究

1、读第一件事,我从中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                   )的孩子。

2、读第二件事,“中华不振”的含义是:(                     

                            )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用“--------------”画出。

3、想想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www.88haoxue.com

                                                         

[1] [2] [3] [4]  下一页


Tag: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25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导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