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正文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18

概要: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孔凡艳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 刘学红\[案例\]《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捐献角膜,使盲人重见光明的感人事迹。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要真正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使学生获得相关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呢?一、搜集相关信息,走进课文1预习课文时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一般对“角膜”的作用、“捐献器官”的内涵和“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职责等有所了解,而对捐献角膜等器官的社会意义则未引起注意。2初读课文后深入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搜集相关信息。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1)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2)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下面是一份采访记录表:姓名 年龄 职业 学历 1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2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3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孔凡艳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  刘学红\

[案例\]

《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捐献角膜,使盲人重见光明的感人事迹。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要真正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使学生获得相关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呢?

一、搜集相关信息,走进课文

1预习课文时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一般对“角膜”的作用、“捐献器官”的内涵和“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职责等有所了解,而对捐献角膜等器官的社会意义则未引起注意。2初读课文后深入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搜集相关信息。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1)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2)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下面是一份采访记录表:

姓名    年龄    职业    学历   

1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

2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

3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B认为出风头C无所谓

4如果您死后角膜完好,您愿意捐献给那些失明的人吗?(    )A愿意B不愿意C不好说

5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学生了解到: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入土为安”等观念。这些传统思想使器官捐献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还不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许多人不愿意捐献角膜,致使患者恢复健康的迫切需求与供体器官的来源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学生了解到:在中国,一个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两千分之一重见光明的可能。学生了解到:邓小平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了长久的光明;北京市的程永森和王淑英夫妇去年共同申请志愿捐献遗体。带着亲身的感受再来学习《永生的眼睛》,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对琳达一家人高尚的情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对器官捐献的问题有了自己新的思考。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