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实录» 正文

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实录

[02-24 03:22:0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392

概要: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和画面;落实“孤帆”两字的书写,背诵古诗,能默写一两句。2、抓住“望”这个字眼儿,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寻找李白望到了什么景色?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里寻找画面;并借助画面提升、感悟古诗;3、品味李白诗歌中奔放的情感和语言,静态的景物被赋予了“动感”,动词“中断”、“开”、“东流”、“回”、“出”、“来”的妙处课前准备:李白的生平简介、相关的幻灯片、写此诗的历史背景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赏析】:

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实录,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读出意境和画面;落实“孤帆”两字的书写,背诵古诗,能默写一两句。

2、抓住“望”这个字眼儿,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寻找李白望到了什么景色?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里寻找画面;并借助画面提升、感悟古诗;

3、品味李白诗歌中奔放的情感和语言,静态的景物被赋予了“动感”,动词“中断”、“开”、“东流”、“回”、“出”、“来”的妙处

课前准备:李白的生平简介、相关的幻灯片、写此诗的历史背景等。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


    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教学设计:

一、说诗、读题。

1、互相认识。

    采荷二小313班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到杭州,到咱们采荷二小,并且认识大家。老师对你们的情况有所了解了,那么也得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相互交朋友,请猜猜老师的姓名。(天空的颜色是我的姓,在冬天里翩翩飞舞的雪,和七彩的霞光组成了我的名字。)仔细倾听,细细去想,就能猜对。

2、聊25岁时想干什么?

3、唐朝伟大诗人李白,在他25岁的时候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写了许多激情澎湃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望天门山》。这是21课古诗两首里的第一首,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念。请注意停顿,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再读。(真好!浓浓的诗意扑面而来。)

二、读诗、吟诗。

(一)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1、请大家自由《望天门山》这首诗,多读几边,争取把诗念正确、念通顺。好,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开始。

 2、课件出示:《望天门山》,好,谁来读一读《望天门山》?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字,他是不是都念对了。(指名一生读)

 3、你也来念(指名读)

(二)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4、很好!谁再来念这首诗,其他同学听注意听,她是怎么停顿的?好,开始。

5、一生读诗,其他同学听。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天门中断的后面)

6、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她在读“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7、大家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作读的有板有眼,读出了古诗内部的停顿和节奏。

8、我们一起来读,注意古诗内在的节奏和停顿。

(三)读出感觉,读出味道

9、真好!同学们,读古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望天门山》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读“望天门山”(语调平平)。有“望”的味道吗?有“天门山雄壮,长江水浩瀚”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望——天门——山”(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10、读古诗要争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大家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望天门山》,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11、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12、(相机点评)好一个“天门中断”,有气势。谁还想读?来。好一个“两

岸青山相对出”!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望天门山”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三、品味诗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

(一) 语言美

1、同学们,我们一起反反复复把古诗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

2、抓“望”这个题眼。那老师有个问题可要考考大家了。这望天门山,李白究竟望到了什么呢?边默读边用笔画出诗中的景物。交流。(天门山:雄浑壮丽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澎湃的长江水;碧水:在青山映衬下的江水是那么的绿;让我们跟随着李白的视线,一起来:望天门山。齐)

3、青山、绿水、白帆、红日就这么鲜明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要是能把这诗中的景物画下来,那一定会是一副特别美丽的画。老师想跟同学合作,请大家指导老师来画一画,好吗?


4、画:课件出示句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以下环节根据学生课堂回答补充)

(1)师:先画什么?(天门山)画一座高耸入云的山。

(生1:不对,天门是一扇门,是门户,而不是山。)

  师:是吗?你再去读读这句诗,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2:天门是指天门山,而不是门户,而且老师这样画也不对,因为书上注释中说,天门山是有两座的,分别在长江以北、以南)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杭州之行:演绎李白之《望天门山》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