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陈庆德《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687

概要:江苏省丁沟中学谈丽群(实习)、陈庆德(指导)教案指导阅读《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1、理清情节结构,了解人物性格;2、掌握人物描写中的个性描写;3、体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尊重底层人民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社会背景1、《品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英国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期间,同时资本主义腐化、罪恶的金钱本质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工商业,一些大公司实行工业垄断,从而致使一些小工业作坊经营越来越困难,濒临倒闭。2、《老王》文章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老王在这种情况下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二、相关补充介绍: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本世纪末1976年十月,在

陈庆德《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江苏省丁沟中学谈丽群(实习)、陈庆德(指导)教案

指导阅读《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了解人物性格;

2、掌握人物描写中的个性描写;

3、体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尊重底层人民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社会背景

1、《品质》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英国工商业日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期间,同时资本主义腐化、罪恶的金钱本质也逐渐暴露出来,在工商业,一些大公司实行工业垄断,从而致使一些小工业作坊经营越来越困难,濒临倒闭。

2、《老王》

文章写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老王在这种情况下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中。

二、相关补充介绍:

垄断:是指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占有一个经济部门的绝对部分的生产或流通份额,并控制相关商品的价格,从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情况。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到本世纪末1976年十月,在中国发生的给党、人民造成建国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一场内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它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人民群众,但实际上却脱离了党的组织和人民群众,结果给林彪、江青一伙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全面内战,天下大乱。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人力车: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北方叫洋车、“胶皮”,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他是有日本传进的一个人乘坐,一个人拉着跑的车辆。清光绪二十六年,人力车由日本传入中国,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1937年以后,日侵占华北,北京又引进了三轮车,人力车夫改为三轮车夫。

夜盲症: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到黄昏后就看不清外界事物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白天视力几乎正常,但眼睛对弱光的敏感度下降,黄昏时由于光线逐渐变暗而看不清物体。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而在许多鸟类中(如麻雀、鸡等)存在着慌先天性夜盲,所以这种病又叫“雀目眼”、“鸡盲眼”。

三、总体把握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底层的光辉”,通过阅读课文,你认为这两个人身上分别闪耀着什么光辉?

(格斯拉先生: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

(老王:忠厚老实。)

2、这两位闪耀光辉的底层人民他们的最终结局都是悲剧性质的,悲剧的意味充斥在他们生活的枝枝蔓蔓,对于这点作者是怎样揭示给我们的呢?

(提示:格斯拉先生的悲剧意味从“我”一次次去鞋店描写的一些变化当中寻找;老王的悲剧意味则从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问到的中寻找)

(格斯拉先生:文中“我”一次次去鞋店的过程中描写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暗示了格斯拉先生必将以悲剧收场。具体变化如下:(一)外貌神情上,衰老的同时精神也逐渐麻木不仁、呆滞;(二)动作行为上变的迟缓;(三)语言上也由“很单调”到“说了一连串挖苦话”,预示着心情苦闷;(四)店铺由大到小,生活贫困;(五)唯一的亲人过世,生活孤苦。)

(老王:老王的悲剧意味是通过作者的感观展示出来的:(一)听到的:年龄渐老却没有赶上加入蹬三轮的组织;亲人稀薄  (二)感到的:别人不愿乘他的车,对他的“瞎”没有同情。(三)看到的: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四)问到的:载客三轮取缔后,靠一位主顾的照顾勉强维持生活。)

四、具体分析人物

(一)格斯拉先生

1、作者刚开始介绍格斯拉先生时有一些描述“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象在迷恋着理想”,这些评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严肃认真,恪守做人准则,不善迎合潮流,不善交际。)

2、“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这句话怎么理解?是不是他真的没有愤怒?“隐藏的潜在因素”是指什么?

(其实格斯拉是有自己的愤怒的,对那种不顾靴子质量而进行销售的大公司表示了自己的鄙视,“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这是格斯拉发出的最有力度的批判。对格斯拉而言,他如果“顺应潮流”,就得粗制滥造,就得赶时髦,让人们不断的换靴子,以增加业务,但是他坚持一贯的做人原则,坚持做鞋的品质,体现了一名底层劳动者光辉,这就是“隐藏的潜在因素”。)

3、小结格斯拉先生的人物形象

(格斯拉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善良的底层工匠。作为一名穷苦的鞋匠,他一生中只做一件事——制作靴子,他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死而无憾。

但同时他的悲剧又暗示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矛盾的焦点在于他太重视靴子的质量,导致他生意下滑的原因,一是由于当时大公司的挤压;二是由于他与顾客之间的反差,他只注意品质,不追求时尚,而顾客却要的是时髦。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在赞扬的同时又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二)老王

1、文中有人猜测老王的一只眼睛是不是“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请加以评点。

(1)送冰:送的冰比前任的一倍却价钱相等,愿意车价减半,始终没有看透或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

(2)送先生看病不要钱,体谅他们的困难

(3)给他车装半寸高的边缘是为了主顾

(4)满怀诀别意味地去送鸡蛋和香油,却不会表达

(答案: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肯定他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也看出一般人对底层人物颇多贱视的劣根性。)

2、老王临终以前为什么要送鸡蛋和香油给钱钟书夫妇?这其中表达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案:老王临终以前送鸡蛋和香油给钱钟书夫妇是因为他们对老王的关心赢得了老王的尊重与感激。

   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心里是充满了喜悦,甚至是“受宠若惊”般的感恩,一篓鸡蛋,一份深情。)

小结老王的人物形象:

(忠厚老实、知恩图报,而又不幸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五、拓展思维

  你怎么看待格斯拉先生与老王的悲剧?

  (格斯拉先生的悲剧:他的悲剧可以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透过他可以看到当时在工业垄断的冲击下,手工业者普遍的生存危机,作者通过对格斯拉品质的描述,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他的悲剧同时更揭露了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商业诚信危机。)

  (老王的悲剧:他的悲剧是生活的悲剧,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无多大的联系,“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舞台只是更加突出他的忠厚老实,换句话说,他的悲剧不是历史的必然,而是生活的偶然。)

六、作业:完成《同步导学》相对应的练习。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陈庆德《品质》《老王》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