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故乡》教案9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36

概要:【设计思想】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

《故乡》教案9,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设计思想】  
课文不过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例子,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读懂具体的课文,而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的语文素养。  
本教案从营造轻松、平等、自由的交流氛围入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反馈展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形象;品味语言 ,体会感情;理解朗读,积累词语;回顾过程,交流收获;并在本文的导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习惯,授与给小说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小说提供借鉴。  
【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2.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揣摩、品味课文的抒情意味的语言,摘抄积累词语、句子和精彩语段。  
4.在本文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习惯,教给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写法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写法。  
2.品味小说语言,领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强烈愿望。  
教学难点:  
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教师导入: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读小说?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读小说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创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说《故乡》,并通过这篇小说的阅读,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1.读各自圈划查注的生字词,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从名、时、地、著、评方面说说作者及《故乡》创作情况。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想一想,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2.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原题目《故乡》前加上定语。  
三.反馈展示,讨论交流:   
预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1.讨论课文的叙述的线索和小说的结构层次。  
(学生发言讨论后明确:小说按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的是故乡的萧条景象, \'我\'的复杂心情,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重点写了闰土的变化;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我追求新生活的执著信念。)  
2.学生展示各自在题目故乡前所加上的所加的定语,并引用文本信息阐释的理由。   
四. 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本文中都写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本文写的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宏儿和\'我\';闰土就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2.小说是怎样来描写闰土这个人物的?从哪些方面去对比?请细读课文,搜集信息,完成下边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显示以下表格)  

对比内容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语态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对我态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态度 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  
--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3.从表中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小英雄变成了麻木迷信的木偶人呢?  
(讨论并归纳: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成了满脸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是封建统治的压迫,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4.\'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闰土这个形象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明确:当年,\'我\'因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而羡慕不已;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冷漠、隔膜。闰土这个形象闰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群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5. 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讨论并归纳:其实这也是一种过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热感情。)  
6. 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表现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故乡》教案9》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