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 正文

《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85

概要:《24 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设计方建兵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而清代大才子袁枚兼具“仁”“智”两者眼光,独独喜爱观赏瀑布。瀑布既有山之险峻雄奇,又有水之飘逸飞动。今天我们将随着袁枚的脚步登临峡江飞泉亭,在“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赏瀑布。●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人。曾任江宁知县。32岁辞官归隐,遍历奇山异水。在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他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知人论世阅读上述简介和文后资料,说说你对袁枚的印象,或发现、启示。甲生:袁枚活了81岁,32岁就辞官归隐。他是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乙生:袁枚的“号”很有意思。你看,“简斋”,与刘禹锡的“陋室”不是具有同样的含义吗?“随园老人”,一个“随”,多么率真自然。我的发现:●文化聚焦A 著名亭阁点击:沧浪亭 B 著名瀑布:庐山瀑布、 C 观瀑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文本疏通•勾画圈点●语言

《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4 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设计

方建兵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而清代大才子袁枚兼具“仁”“智”两者眼光,独独喜爱观赏瀑布。瀑布既有山之险峻雄奇,又有水之飘逸飞动。今天我们将随着袁枚的脚步登临峡江飞泉亭,在“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赏瀑布。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仓山居士,浙江钱塘人。曾任江宁知县。32岁辞官归隐,遍历奇山异水。在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他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知人论世

阅读上述简介和文后资料,说说你对袁枚的印象,或发现、启示。

甲生:袁枚活了81岁,32岁就辞官归隐。他是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

乙生:袁枚的“号”很有意思。你看,“简斋”,与刘禹锡的“陋室”不是具有同样的含义吗?“随园老人”,一个“随”,多么率真自然。

我的发现:

●文化聚焦

A 著名亭阁点击:沧浪亭

B 著名瀑布:庐山瀑布、

C 观瀑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文本疏通•勾画圈点

●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炙 偃 瀹 籁 蓊 几席 参错 自我补充:

2、词语积累

A 通假字 而游者皆暴日中

B 古今同义

例句 词 意义 造句

其体不适 不适 不舒服 老师,我身体不适,请假一天。

C 关键实词、古今异义

决舍 箕踞

凝结 参错并奏

张霞 合同而化

不图 无征不信

危崖 妙无一人

D 词类活用

飞瀑雷震 名词作状语 像雷一样 来索余序

无征不信

E 熟语积累

倾盖交(倾盖之交 生死之交 刎颈之交 ……之交==……的朋友)

鼎足立(一般说“鼎足而立”。鼎有三足,后用“鼎足而立”形容三方势均力敌。)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本为成语“以逸待劳”,作者拆开来用。你也拆开试试。)

一至于斯(竟至于此。)

3、句子(课后第二题)

●勾画圈点

示例: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霞,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

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这一段,明写峡山的奇特,实际写游峡山舒服,暗示不必像在观赏其它瀑布那样遭受日晒之苦]

●质疑问难

我的疑难:

互动课堂•体验对话

●质疑交流

示例:

我的交流:

●语言体味(课后第一题)

1、把自己难以离开峡江寺,说成是飞泉亭造成的,责怪它。似怒实嗔,似嗔实爱。别有情趣,显得十分亲密。

我的体味:

2、

3、

4、

5、

●个性表达

本文语言十分有味,也就是有情趣。请任选一个话题,写一个句子,要说得有情趣。

示例:蒲松龄家境本是小康,战乱加上家中食指日多,也就渐趋困窘了。(不说“人口增多”,而说“食指日多”,诙谐幽默,生动表现了蒲松龄的乐观。)

我的情趣语言:

●比较发现

我选择的角度:

我的发现:

交流所得:

请在老师指导下,或同桌合作完成。

※ 重点语句积累

※内容概述

※写作特点

※名题分享 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然后答题.(共4小题,计8分)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1、 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 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3、 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分)

①书记: ②疏:

4、 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附答案:1、(2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2、(2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错1字扣1分,最多扣2分。)

3、(2分)①书记:资料(书上)记载; ②疏:分条说明的文字。

4、(2分)(无“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内容是描绘三峡美景或围绕“耳闻之不如亲矣”展开议论即可。)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峡江寺飞泉亭记》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