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 正文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06

概要:【自读导言】 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翟塘峡为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从奉节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雄伟壮丽著称。长江南岸的白盐山与北岸的赤甲山对峙,岩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江水在峡中咆啸奔腾,旋涡四起,山雄水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45公里。其特征是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景十二峰”等景点组成。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关至宜昌秭归县香溪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等等。 自古以来,写三峡的文字就很多,同学们在初中时也学过不少。如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李白的《秋浦歌》、《朝辞白帝城》等等。要在众多的名文俊笔中写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自读导言】 
  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翟塘峡为长江三峡第一峡,又称夔峡。从奉节白帝城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雄伟壮丽著称。长江南岸的白盐山与北岸的赤甲山对峙,岩壁如斧劈刀削,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江水在峡中咆啸奔腾,旋涡四起,山雄水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从巫山县大宁河口,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峡长45公里。其特征是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似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巫峡景区由“三台八景十二峰”等景点组成。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关至宜昌秭归县香溪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等等。 
  自古以来,写三峡的文字就很多,同学们在初中时也学过不少。如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李白的《秋浦歌》、《朝辞白帝城》等等。要在众多的名文俊笔中写出脱俗的文字来,不费踌躇是不行的。正是这样,《过万重山漫想》才没有“率尔”操觚。而是独辟蹊径,以三峡为踪,景随情变,情随景迁,“思接千载,心游万仞”。通过“漫想”,表达了作者借古喻今的豪迈情怀,对那些勇于开拓的志士仁人表示了由衷的赞美。 
  在写作中,作者打开视野,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自由驰骋,其思路纵贯古今,气势非凡,表现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学习此文,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一.通过学习本文,增加关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又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杂文家,他的语文修养很高。反映在此文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作者既十分重视文学形象的塑造,又十分重视语言表达的效果。 
  二.学习本文,注意了解和体会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安排文章结构的技巧。 
  这篇文章以三峡为线索,借想象和联想歌颂了历史上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物。但是这种歌颂又并非是直来直去的,而是在作者思路的纵横驰骋中一步一步实现的。因此表现在文章结构上,则给人抑扬起伏,顿挫不凡的感觉。 
  三.体会和感悟作者所赞美的内在精神。 
  这既是文章学习的重点,也是文章理解的一个难点。 

【 自读程序】 
  这篇文章总的说来并不太难,同学可以通过自读完成。其自读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自读熟识文中的生字词及文化知识。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家,他的语文修养特别深厚。读了此文后,我们会感到,作者在此文中匠心独运,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文字技巧。同时,还在文中广泛地运用了各种语言文化知识,表现出丰富的文史修养。从语言文化知识积累的角度,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学习。如“以敝帚画西施”、“志”、“欹”、“洪荒”、“注”、“不盈不溢”、“摧山坼(chè)地”、“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等等。这样的内容不少,都可借助文中的注释完成。 
  二. 通过查找文章联结上下文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 
  此文是一篇想象力十分丰富的文章,在行文上,虽然题目叫“漫想”,但实际上“漫”而有序,作者十分注意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通过想象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在自读时,我们找出这些特殊的语言标志,会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 抓住起联结作用的关键词句。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关联词语,文章才能联缀成一个整体。一是因为这些关词反映出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因为这些关联词语能把文章有效地组织成文,便于读者阅读。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严谨的写作作风。对于一位老作家来说,他是不会忽视这些细节问题的。本文即具有这方面的特点。所以文章十分注意关语句的运用。如:“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面对这奇景”、“第一个”、“既然有第一个”、“那个时候”、“再想下去”、“那时候”、“船已经穿过三峡”等等。通过这些语句,我们会发现,文章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显示出文章老手的写作特色。 
  2.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结构有何特点? 
  本文运用的是双线交织结构。一是紧扣一个“过”字,写了作者“游三峡”的过程。从船“船出了夔门”写起,直到“船已经穿过三峡”结束。二是紧扣“漫想”二字,通过“漫想”来充实文章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加以思考。并将文章分为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交代行文的起因。因为游三峡,面对三峡而产生联想。 
  第二部分,“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写联想的内容。 
  第三部分,“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回到现实,歌颂当代人民的开拓精神。 
  在安排文章的行文结构上,作者是独具匠心的。如在写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时,作者用了设问的手法:“——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通过这一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文章的渊深之境:三峡那么高,那么险,谁过去?怎么过?一个人能过?还是许多人生生不息地过?所谓微言大义,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思考的,而此文给了读者巧妙的回答。那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只需要“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这种“春秋笔法”恐怕不是一般作者所以能够的。 
在联想中,作者把古代与现在,把虚景与实景联系起来,歌颂了改革开放后热火朝天的祖国建设。从而把读者引向了一个较高的思想境界。 
  再从行文上看,文章穿插有致,能巧妙地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自由切换。文章从“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写起,一直写到应当怎样做为止。然后笔锋一转,又回到现实中来:“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然后又一笔荡开:“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种一步九回头的写法,是需要很高的驾驭技巧的。而作者这样写又基于他那丰富的想象能力。 

[1] [2]  下一页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过万重山漫想》备课指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