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简笔与繁笔》课堂教学实录2» 正文

《简笔与繁笔》课堂教学实录2

[02-26 22:56:4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90

概要:《简笔与繁笔》教学实录赵 雷[教学目标]理解“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观点,并在写作实践中体会“简笔与繁笔”各自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师:(板书课题后,提问)我们在写作中应提倡用简笔呢?还是提倡用繁笔呢?(有意曲解设疑,以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把握作者的观点。)生:简笔。(多数学生这样回答)师: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看周先慎与我们的观点是否一致。(学生拿起笔来,默读课文)。师:作文与我们的观点是否一致?生:不一致。作者说:“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师:那么,我们平时强调的“语言力求简练”是强调错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生:“语言力求简练”的要求没有错,作者说该用繁笔时就用繁笔也没有错。我们说的“简练”。是删除一切多余的字,作者说的是用繁笔是指不细写就不能尽其妙的地方。师:谁能从课本中找到提倡语言简练没有错的句子?生:第5段开头作者写到:“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

《简笔与繁笔》课堂教学实录2,标签: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简笔与繁笔》教学实录

赵 雷

[教学目标]

理解“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观点,并在写作实践中体会“简笔与繁笔”各自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师:(板书课题后,提问)我们在写作中应提倡用简笔呢?还是提倡用繁笔呢?

(有意曲解设疑,以引导学生在思辨中把握作者的观点。)

生:简笔。(多数学生这样回答)

师: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文,看周先慎与我们的观点是否一致。

(学生拿起笔来,默读课文)。

师:作文与我们的观点是否一致?

生:不一致。作者说:“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师:那么,我们平时强调的“语言力求简练”是强调错了。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分四人小组讨论)

生:“语言力求简练”的要求没有错,作者说该用繁笔时就用繁笔也没有错。我们说的“简练”。是删除一切多余的字,作者说的是用繁笔是指不细写就不能尽其妙的地方。

师:谁能从课本中找到提倡语言简练没有错的句子?

生:第5段开头作者写到:“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师:好。我们齐读一遍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这样说来,写文章既可作简笔,也可用繁笔。那么,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有没有标准呢?

生:关键是恰当。

师:什么是恰当,什么是不恰当?作者在什么地方谈到了这个问题?

生:(看书后回答)作者在第5段中说:“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可见,只有“来自生活,发诸真情”,才算恰当。

师:很好!(板书“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二、理解论证思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观点?

师:下面,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同位(桌)可以商量一下。

生: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提出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为2到4自然段,用具体材料论证观点:第三部分为第5自然段,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论点,指出关键在于“来自生活,发诸真情”;第四部分为6、7自然段,联系现实,交代写作目的。

师:概括得十分恰当。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重点论证的部分,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先看作者选用了什么材料。

生:选用了《水浒传》和鲁迅的作品。

师:一个是古典文学名著,一个是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就写作而言,二者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作者在谈简笔时,二者都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作者在谈简笔时,共举了哪几处简笔用得好的例子。

生:三处”一处是“破落”,一处是“渐渐地坠下去了”,一处是“正下得紧”。

师: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自由讨论)

生:写出神庙“破落”,是说庙里长期少有香客,没有香火,没有打扫修复,呈衰败状,而原因是山里有一只恶虎。写日落时的情景,我却体会不到作者说的毛骨悚然,更没有金圣叹的那种要“大哭”的感觉。我觉得他们有点言过其实了。

生: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理解语境必须置身语境。当时武松只身上景阳冈,店小二和读者都为他捏着一把汗。这时,在沉寂的山林的映衬下,连唯一的伴客—斜阳也要隐身而去,黑暗将吞噬山中一切。武松的命运自然紧紧地揪住了读者的心,人们也就难免产生毛骨悚然的感受和大哭一场的冲动。

生:“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既写出了漫天大雪的密度,又写出了雪花飘落的速度,所以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

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鲁迅先生在小说中用简笔用得好的例子?(沉思后,有人回答)

生:孔乙已买酒时,“排”出九文大钱。“排”字表现出炫耀之态,可谓一字传神。

生:《故乡》开头写景的句子用的就是简笔: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萧的荒村。

师:用这两个例子作论据,取代《水浒传》中的例子,怎么样?

生:完全可以。

师:哪一更好?

生:用鲁迅先生的更好,因为鲁迅先生名气更大,是语言大师。

生:我觉得用《水浒传》中的例子就很好,因为读《水浒传》的人更多,更具有普遍性,所以也更有说服力。

师:《水浒传》是长篇小说,长篇小说都能够惜墨如金,数字传神,就更有说服力。另外,作者紧接着举《水浒传》中繁笔用得好的例子,这样用同一部作品作例子,更容易说明:繁简得宜,各尽其妙。

师:《水浒传》的作者写鲁智深打死“镇关西”的三拳,用了百余字,这很容易使我们想到现代武打影视片中常用的一种效果处理法。

生:慢镜头。

师:用慢镜头有什么好处呢?

生:给人回味的时间,使人感到痛快淋漓。

师:施耐庵的时代没有影视艺术,但他可以用手中的笔达到与现代影视同样的效果,甚至比现代影视更传神,更富想象力。

下面作者举了《社戏》中用繁笔的例子,说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似的心理状态?(沉思)

生:我等人等不到时就有这种感觉:老看表,在希望与失望的轮回中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师:理解了这种感觉,也就理解了鲁迅先生用繁笔的妙处。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依据作者表达的需要所采用的方法。是作者传真情的需要,是作者深入体验生活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更加明白了简笔与繁笔各自不同的妙处。

三、读写一体训练,切身感受作者所提出的观点的正确性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用8分钟的时间写一段话,描写公交车上拥挤的场面。同位(桌)一个用简笔,一个用繁笔,然后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修改。

(学生投入紧张的练习。10分钟后)

师:先请用繁笔的同学读一读自己写的片断。

生:公交车还没停稳,候车的人们已经乱起来。三个年轻人同时登上车阶,挤成一团,把车门堵了个严,身后的人也不示弱,斜着身子,用半个膀子往上顶。几位小姐,顾不上谨饬,也夹在人群里往上挤。白领的与黑领的,肩并着肩;披肩发与小平头,背靠着胸。经过一阵物理较量,人们终于都上了车。我被挤到一个车窗前,大口喘着气。车终于慢慢蠕动了。我看看表,离上班时间还有23分钟,4站路应该来得及。但汽车好像被撞坏了一样,老赶不上趟:三个路口,全遇上了红灯。于是,我一次次地看表:还有15分钟,还有11分钟,还有7分钟,还有3分钟……小跑进厂门,整整迟到了2分钟。唉,公交车什么时候才有改变这拥挤的状况呢?

[1] [2]  下一页


Tag:高二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二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二册语文教案
》《《简笔与繁笔》课堂教学实录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