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专题七《天下国家》教案教学设计» 正文

《论语》《孟子》选读专题七《天下国家》教案教学设计

[02-27 13:17:1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684

概要:《〈论语〉〈孟子选读〉》教案专题七:天下国家教学目标:诵读文本,整理积累有关文言实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翻译文言语句,积累名句。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研读并理解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辨证关系及其丰富内涵。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选读内容《政者,正也》 3.《论语 颜渊第十二》 5. 《论语 颜渊第十二》6. 《论语 颜渊第十二》 11.《论语 子路第十三》 12.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13. 《孟子 离娄上》《仁政》 23.《孟子 梁惠王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 《孟子 公孙丑下》 28 《孟子 尽心下》 《苟我有用者》 31《论语 泰伯第八》二、预习后,完成以下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君君 臣臣 父父(像国君) 政者,正也(端正) 子帅以正(通“率”带领 率先垂范) 无为而治者其

《论语》《孟子》选读专题七《天下国家》教案教学设计,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专题七:天下国家

教学目标:诵读文本,整理积累有关文言实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翻译文言语句,积累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研读并理解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辨证关系及其丰富内涵。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选读内容

《政者,正也》        3.《论语  颜渊第十二》 5. 《论语  颜渊第十二》6. 《论语  颜渊第十二》

                     11.《论语  子路第十三》 12.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13. 《孟子  离娄上》

《仁政》             23.《孟子 梁惠王上》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7 《孟子  公孙丑下》   28 《孟子  尽心下》

《苟我有用者》        31《论语 泰伯第八》

二、预习后,完成以下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君君  臣臣  父父(像君)      政者,正也端正      子帅以正(通“率”带领 率先垂范)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太平)     牛何之(到……去)      人有恒言 (常言 俗语)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吝啬 爱惜)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不要对……感到奇怪)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视力)(秋天兽类新生的新绒毛)       老吾老 (把……当老人赡养)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大大超过)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申之以孝悌之义(重复) 

2、积累与运用:

(1)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导语: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他们始终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自然他们也愿意出仕,为当时的社会所用。如果让他们出来主政,他们将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章节内容。

二、师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政者,正也》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难,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论语  颜渊第十二》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2)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出了什么主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提出了什么要求?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人先正己)

《仁政》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那么在《孟子 梁惠王上》孟子向齐宣王阐明怎样怎样的道理?                     以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孟子  公孙丑下》(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尽心下》(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讨论:请你谈谈你对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认识有什么看法,试加以阐述。

《苟我有用者》      

在《论语 泰伯第八》中孔子提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主张。

讨论: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主张?试加以评价。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1] [2]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论语》《孟子》选读专题七《天下国家》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