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正文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783

概要:第四单元主要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大多都有现代主义倾向,分别是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流派的代表作。与古曲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相比,现代派诗歌在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们的多义性、模糊性,这也是现代派诗歌让人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它们广泛采用象征、意象的跳跃,甚至“蒙太奇”奇异组合等,表达自己内心微妙的感受。如波德莱尔的《应和》,集中阐发了象征主义诗学的“契合”观念,在不同感官之间建立联系的“通感”手法也得到了应用。兰波的《元音》一诗,可以看作是波德莱尔理论的进一步应用,诗人为不同的“元音”赋予了色彩和形象,是“通感”手法最经典的范例:庞德的《刘彻》,改写自一首中国古诗,为古典诗境增添了意象派的色彩,其中“意象并置”的手法在帕斯的《朦胧中所见生活》也得到了使用,在意象的相互推进中,诗歌的内在隐喻被巧妙地呈现。另外,现代派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也与众不同,为了增加语言的跨度和新奇感,诗人经常打破正常的逻辑和语法,将不同性质、差距较远的形象与词汇,强行组织在一起。如艾略特的《窗前晨景》采用的是“远取譬”的方式,借助语言的跳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四单元主要学习西方现代派诗歌。这个单元所选的作品,大多都有现代主义倾向,分别是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现代诗歌流派的代表作。与古曲主义、浪漫主义诗歌相比,现代派诗歌在形式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们的多义性、模糊性,这也是现代派诗歌让人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它们广泛采用象征、意象的跳跃,甚至“蒙太奇”奇异组合等,表达自己内心微妙的感受。如波德莱尔的《应和》,集中阐发了象征主义诗学的“契合”观念,在不同感官之间建立联系的“通感”手法也得到了应用。兰波的《元音》一诗,可以看作是波德莱尔理论的进一步应用,诗人为不同的“元音”赋予了色彩和形象,是“通感”手法最经典的范例:庞德的《刘彻》,改写自一首中国古诗,为古典诗境增添了意象派的色彩,其中“意象并置”的手法在帕斯的《朦胧中所见生活》也得到了使用,在意象的相互推进中,诗歌的内在隐喻被巧妙地呈现。另外,现代派诗歌在语言运用上也与众不同,为了增加语言的跨度和新奇感,诗人经常打破正常的逻辑和语法,将不同性质、差距较远的形象与词汇,强行组织在一起。如艾略特的《窗前晨景》采用的是“远取譬”的方式,借助语言的跳跃和陌生化组接,实现一种“思想知觉化”,人的灵魂是“潮湿”的,而且还能“发芽”,而人的微笑也能像纸一样从脸上撕下来。这些词语的组合都违常理,但却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当然,上述技巧的运用,因为挑战了传统的审美习惯,给读者带来新鲜的审美感受的同时,也是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诗歌意义的模糊与不确定性以及理解上的困难。学习这样的诗歌,要多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有些诗句暂时不理解也没什么关系。领略一下现代诗歌的晦涩,也不失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教学建议

1.诗歌的阅读有一定的独特性,课堂讲授虽然很重要,但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感受更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并设计一些实践的环节,如作品的朗诵、不同诗作的比较,有关诗歌形象的讨论等,最大可能地形成课堂的互动氛围。“思考与探究”中翻译、改写的练习,也可帮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诗歌的形式独特性。

2.在作品讲授中,切忌空洞的主题阐释,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形式分析上,要引领学生思考诗人采用了哪些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在一般印象式的风格描述之外,要更多从具体的形式要素和诗性思维入手,把握语言的节奏、分行、韵律等形式特征,以及诗人独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才能使诗歌分析落在实处,也便于学生掌握分析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诗歌的形式分析之外,关于具体形象、诗歌含义的解读,也相当重要。诗歌的意义往往并不确定,与其说要传达一种明确的主题,不如说表露一种情绪、敞开一种体验。在讲解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解释的单一性,尝试从多种角度切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理解的开放性。诗歌内涵的讲解当然是重要的一环,但注意不要提供“标准答案”,应注重启发,留出解释的“空白”,在意义的不确定中,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感知。

4.在学习现代派诗歌时,可适当地介绍一些现代诗歌的基本常识,如与传统的诗歌相比现代主义诗歌有哪些突破,“象征”、“通感”的含义等,为具体作品的阅读做一定的铺垫。在作品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扣紧具体诗行的展开,分析诗人使用的手法和语言的特点,不要笼统地讲解,破除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陌生感”或“神秘感”。与现代诗歌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的重点,如中国古典诗歌对意象派的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创造性的“误译”现象,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5.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比如安排他们试写一些包含现代技巧的诗句,组织中外诗歌比较方面的讨论,在日常语言中搜寻诗化的表达方式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本书安排了不少实验的环节,如不同译本的比较、类似诗作的举例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敏感,扩展阅读的空间,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咏物诗的写作练习,也能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写诗的甘苦。

三、散文部分

散文部分按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叙事、写人、抒情、议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由老师讲读,两篇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

第五单元主要是叙事散文。这些散文主要的特征是运用多种叙事技巧,讲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学生这个单元,可以了解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特点的文章写法,领略散文在叙事手法方面的丰富性。其中,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讲述的是自己一段学画的经历与感悟,但写作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掌握绘画技巧,而是重在描述自己学画的感想心得,夹叙夹议,写出如何把心中的苦闷升华为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过程。本文有内外两条线索,外在线索是自己年至四十才开始学画的起因与经过,内在线索是作者在学画过程中的心理和感受。学习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艾柯的《带着鲑鱼去旅行》是一篇充满幽默与讽刺意味的散文小品,写的是作者一次旅行的遭遇与感受,发生地点是宾馆,因为作者带了一条鲑鱼,引来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消费。通过对这样一段荒唐经历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电脑控制、入侵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担忧,对科技发展负面效应的反思。文章简洁生动,文笔风趣幽默,读来令人莞尔。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抓住文章的叙事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事件背后的深意。

第六单元主要学习记人散文。蒙田的《自画像》写的是自己,无论外貌特征,还是内心世界、性格特点,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贝多芬百年祭》融人物描写与音乐评论于一体,既介绍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性格为人,又对其音乐风格及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做了精彩的概括。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以贝多芬及其作品强烈的反抗精神为核心,叙议结合,刻画了一个“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他赋予音乐以惊人的活力、激情和巨大的力量。文章善用对比手法,将贝多芬与莫扎特、海顿等做比较,生动地展示贝多芬不同于其他音乐大师的独特风格。比喻、排比的大量运用,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气势和强烈的感染力。另外两篇自读课文《悼念乔治·桑》和《卡莱尔》也各有特色,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揣摩。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文章是如何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描写的,细心揣摩这些文章刻画人物的手法,学习它们的艺术技巧和语言运用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相关文章